圖/123RF
文/一元
鑽石鑽石亮晶晶,它是超多面體,但不是正多面體,一顆好的鑽石,有一些測量標準來評斷它的價值,包括克拉數(Carat Weight)、淨度(Clarity)、成色(Color)及切割(Cut)4要素,簡稱為4C標準,而其中切工是唯一依賴人工技術的部分,也是考驗工匠技藝的部分。
切工繁多 5大結構
雖然鑽石的切工種類繁多,不同切割方式所呈現出鑽石璀璨奪目程度也各有不同,一般來說切割面愈多,愈能顯現鑽石的閃耀與其多樣性,但是無論鑽石有多少種形狀與大小,一顆鑽石大致區分5個結構,分檯面(鑽石最平坦的表面)、冠部(位於腰棱上方的所有部分)、腰棱(腰棱是鑽石最寬的部分)亭部(從腰棱開始到尖底結束的區域)和尖尖(鑽石亭部的最底部,一個點或一個小刻面),而這些區域比率的畫分,能確定鑽石的切工等級。
那麼鑽石為什麼那麼昂貴呢?事實上,鑽石在珠寶之中並不算特別稀有,但是可想而知的是,好的切割工藝,是可以大幅提高鑽石身價之一要素,鑽石的各個面體切割所形成的角度,決定了鑽石能夠反射多少光線,決定了鑽石的亮度。
璀璨耀眼 面面俱到
一般而言,目前國際主流的圓形鑽石切面數量是57或58個,鑽石的切工非常多樣多種,除常見圓鑽之外,還有公主方、梨形、心形、雷迪恩形、祖母綠形等形狀,其中方鑽和圓鑽都是58個面,但方鑽上部只有20個面,下部有38個面,而圓鑽的上部是33個面,下部是24或25個面,總之鑽石切面的多少牽涉鑽石的大小。
是否聽過有人說,有些小鑽石還比大鑽石閃亮,這就是取決於鑽石本身的切工,精確的切工約在「好鑽石」的數據範圍內,如:冠部角在30.7°~37.7°、亭部角在39.6°~42.2°範圍內,其他檯寬比在53~66%、冠高比在11~16%、亭深比在41.5~45%範圍內,那麼切出來的鑽石,會因為不同的切面,將光線分散到不同的方向,從而產生五顏六色、令人驚嘆、絢麗奪目而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