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一個世紀前,一位眼光敏銳的美國地理學家將日本的梯田描述為「日本的金字塔」,藉此表達對這種奇觀的讚歎。
日本梯田美景涵蓋四季,初夏時節,當地人將山坡上階梯狀的稻田稱為「水鏡」,描繪當陽光破雲照射在稻田水面的情景,秋季時分,田野裡隨風飄揚的金黃色水稻,映襯著周遭轉為紅色的樹葉,形一成片壯麗的景觀。
日本東部有許多被寬闊土堤隔開的陡峭梯田,西部則以帶狀、石砌的稻田和狹窄的堤壩聞名。農民利用花崗岩或其他當地的石材,在陡峭的斜坡上開墾稻田。
專家指出,梯田反映先民的智慧和技能,幾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用來克服困難的地形和惡劣的生長條件,且對鄉村景觀的美化有巧妙的作用。
在日本能登半島石川縣的梯田,被譽為「白米千枚田」,占地約四公頃,合計約有一千塊細長田地,面向湛藍遼闊的日本海。「白米千枚田」不僅已被列為國家指定文化財,更被認證為世界農業遺產。當地每年舉辦「畔之光」LED彩燈活動,讓入夜後的景色更加耀眼,吸引大批遊客。
三重縣的「丸山千枚田」,是日本最大規模的梯田,共有一千三百四十塊田地,且完全不以機械耕種,從插秧到收割完全仰賴人工作業。當地每年六月舉辦自古傳承的驅蟲儀式,在每塊田地點燃蠟燭祈求豐收,已成為重要慶典。
過去三十年來,日本持續提升梯田的魅力。一九九○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當時有許多城市居民興起重返農村的念頭,梯田重新受到關注。一九九五年,日本召開梯田峰會,研議如何保存這種農村聚落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珍貴景觀。
一九九九年,當局推出「日本梯田百選」,進一步推廣梯田的宣傳和保育;為了支持這些活動,農業當局提供補貼,確保在梯田耕作的農民有穩定收入。
如今,日本的梯田保護作業正邁入新階段。政府在二○二二年重新評選梯田,參與評選的委員會成員、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中島豐廣(Minehiro Nakashima)表示,除了梯田的保護成效,景觀也成為重要遴選標準,日本新潟縣池谷村地處偏遠,周遭全為山區及森林,謀生不易;隨著人口外移,當地一度只剩六戶人家、十三位居民,形同「滅村」。但如今池谷村卻靠著梯田成為「奇蹟村」,吸引許多年輕居民入住。
創造這個奇蹟的是多田朋孔(Tomoyoshi Tada),他成立非營利組織,促進當地與城市地區的交流,幫助維持村莊及其梯田,讓池谷村恢復生機。
多田朋孔在池谷村舉辦以梯田為主題的藝文及稻米收割活動,透過懷舊的生活風格吸引遊客;一位參與活動的人士表示:「我對古老的民居及復古生活方式很感興趣,也深受梯田的壯麗景觀感動。這牽動了我的的心弦,孕育稻米的土壤,能將所有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聯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