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硬式書房 且介亭書齋

文/湯崇玲 |2023.01.09
500觀看次
字級

文/湯崇玲

書房應該是什麼樣子?

對我來說,最好的書房就是咖啡館,書少一點,沙發軟一點,壓力就減一點。

最怕的就是那種「硬式」書房,硬梆梆的書桌、高大大的書架、四方方的書,一切整整齊齊,令我敬畏。在我眼中,魯迅的且介亭書齋就是典型的「硬式」書房,連名字都是硬的(取「租界」意)。

蕭紅〈回憶魯迅先生〉仔細描繪且介亭書齋。

先說椅子,魯迅工作時坐的是硬椅子,到樓下陪客人時也是坐硬椅子。矩形寫字檯四角用圖釘釘住一層油漆布,規規矩矩置著硯台、墨、筆架、茶杯,最大擺設是白色菸灰缸,其菸癮可見一斑。他抽的是向來放桌上便宜的綠聽子菸。

魯迅工作習慣是桌上放滿書籍材料,只留一方書寫空間;儘管書桌對著整牆的窗台,他卻終年不開窗,為的是風吹紙動影響書寫,他卻不願因此轉移陣地或挪移書桌,寧可汗流浹背也要「鎮守沙場」。

魯迅的書房就是臥室,唯一軟的應該就是床吧,不過,他睡的是鐵床。

魯迅做事也是「硬式」的,書包得方方正正,「一個角也不准歪一點或扁一點,連捆書那繩頭都要剪得整整齊齊」;他記憶力強,他的東西從不散置在任何地方。

吃東西也是如此,魯迅喜歡北方吃食,愛炸的、硬的東西,妻子許廣平建議聘一個北方廚子,魯迅卻以為每月多花十五元是不必要的,寧可拿錢來聘兩個又胖又病的老保母。平常家裡吃食是簡單到極點的三碗菜:素炒豆苗、竹筍炒鹹菜和一碗黃花魚。

作家的時間是有限的,魯迅最恨年輕人寫字太潦草,但他仍三五遍地看著。每日從下午兩三點就開始接待一批又一批客人,直到晚上十點十二點人都離開才開始書寫,直到天明才睡下。就連休息,也只是坐在椅子上翻一翻書。自從聽到美國醫生說他的肺病不好了,他就更不愛惜身體,卯起來「趕快做」。

魯迅對待自己是剛硬冷冽的,然而,他的且介亭書齋卻是溫暖的。

客人都喜歡進書齋,作家打開抽屜拿出專給客人抽的白聽子菸,裊裊煙塵裡笑聲外溢;冬天在書房開飯,大碗大碗的菜餚,有時多達七八碗。

妻子許廣平雖然心疼魯迅體弱,但也歡然支持且介亭的招待工作。客人來了,她又是進廚房張羅,又是去街市採買;吃完晚飯,打開櫥櫃,拿出一盤盤餅乾瓜子,吃完了隨即補上,聽著客人說話,手上或是打毛線,或是掐下花盆裡的枯葉子。

許廣平忙到沒時間料理自己的衣著,扣子掉了也沒時間補,但兒子海嬰的毛衣卻是年年拆下重織;魯迅病中的吃食更是精心預備,青菜只要葉不要莖,魚和肉揀出上好的部位,要軟的、無刺的,好好擺放送到樓上書齋,「用了比祈禱更虔誠的目光」期待魯迅多吃一點。

蕭紅是怎麼知道這些生活細節?原來她也是周家常客,搬到大陸新村,更是天天晚飯後報到。當時蕭紅為憂鬱所苦,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魯迅在病中,許廣平往往耗上大把時間來陪她。

然而,當魯迅病體暫癒,蕭紅往往又走進且介亭。魯迅跟她天南地北地亂聊,聊衣裳的配色、聊公園的設計,偶爾還要忍耐著她伶牙俐齒的詰問,向來剛硬的魯迅竟也有說不出話來的尷尬時刻。雖然如此,且介亭的門仍然對著天涯孤女敞開著。

硬式書房,卻有著一顆最軟的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