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家家戶戶緊鑼密鼓、開始採買所需食材與禮品。而年菜除了要吃的開心,食品安全更要注意,才能吃得健康。到底在食材選購、烹調與保存過程中,有哪些小祕訣呢?
FiTLO 品牌營養師廖婉如,提示「選、烹、存」幾項重點,只要盡量掌握,就能「安心辦年貨、開心過好年」。
適量採買 避免過量浪費
適量購買,出發採買前可先想好欲購買「清單」,避免過量、導致無足夠空間儲存,甚至是每餐都吃不完,造成食物浪費,更增加須「盡快吃完」的壓力。
選擇包裝完整、標示清晰的食品,產品包裝應完整標示品名、原料、廠商資訊與營養標示等,食品有效日期更應該清楚標示,不可模糊或有塗改痕跡。
避免顏色太潔白、鮮豔、香味過濃或有異味的食品,以免誤入不肖廠商的陷阱。
烹調過程 生熟食須分開
不使用過多加工品或調味料,以免造成身體負擔,可以天然食材風味進行調味取代,如善用新鮮九層塔、薑、胡椒、八角、月桂葉、薑黃等天然香料。
烹調過程中須注意「生熟食分開」,以避免食物交叉汙染,且食用前務必徹底加熱,才能避免細菌滋生。一般餐飲業店家,建議出餐前,應確認中心溫度是否達到攝氏七十度才出餐。
年節備餐,難免人多手雜較忙亂,須注意若會觸碰到食物的相關人員手上有無傷口,有的話務必確實包紮或配戴手套,避免傷口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
而金黃色葡萄球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案例,位居每年所有細菌性食品中毒案件數的前幾名。
食物保鮮 冰箱並非萬能
任何食物煮好後都不建議在室溫下放置太久,未吃完菜餚也不需等到徹底涼透才進冰箱,因攝氏七至六十度是「危險溫度帶」,此溫度區間可讓許多細菌及微生物快速繁殖增長,甚至產生毒素。因此,未吃完的菜餚在微燙手時(約攝氏六十度)即可放進冰箱,使其快速通過危險溫度帶。
當然,冷凍亦非「萬能」,最多能讓部分微生物停止活動,延長保存期限,但總有壞掉的一天。且家用冷凍庫溫度,與一般專業冷凍庫溫度存在落差,再加上平常冰箱頻繁開關,也會影響冷凍效果。食物在冷凍過程中,依然會逐漸變質、氧化,提醒大家還是要「定期清冰箱」。
過年團聚圍爐,留意食品安全小祕訣,搭配健康飲食與運動,方能快樂安心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