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01
台灣芒草心慈善協會社工員廖宗琳,投入協助街友的工作逾4年,她除了幫助無家者回歸社會,也想讓大家能夠理解街友的處境;她認為,每個人都在想辦法過日子,但有些人可能遇到挫折後倒下,這時需要有人接住他。廖宗琳表示:
「希望能夠適時接住受挫的人,想要幫助街友突破困難,讓社會大眾理解各種貧窮的樣貌,協助他們回歸社會。」
02
新北市林口老街有家貝果專賣店,負責人羅騰淵曾遠赴日本、上海、紐約拜師,2020年開設「溜溜貝果」,堅持以最天然、最好的食材當原料,烘烤出美味又健康的貝果,即便疫情期間,生意量還能不斷正成長。羅騰淵認為:
「食材是根,學習是本,ㄧ切美好的烘焙產物,都該從最天然的食材開始。」
03
先天右眼全盲又歷經心臟移植手術,31歲的陳奕成沒有被苦難擊倒,多年來他維持運動的習慣,逐漸恢復正常生活;2022年他參加台北馬拉松,完成人生第一場全馬賽事,用行動證明,人生只有課題沒有難題。陳奕成表示:
「希望藉由這樣的自我挑戰,鼓勵有類似經歷的病友,勇敢面對治療,正向看待人生。」
04
台南市立醫院副院長、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楊成行醫20多年,平時工作忙碌,卻總讓他感到有一點「不足」,因此他在網路上成立「聽聽癌症在說什麼」頻道,邀請癌症專家、病友等分享故事,期待能帶給病人更多力量,李楊成總是告訴患者:
「笑也是一天、哭也是一天,而且多笑可以提升免病力有助恢復。」
05
小林幸子是日本家喻戶曉的演歌歌手,曾經創下連續33年的紅白歌唱大賽出場紀錄;面對變化快速的演藝圈,她勇於嘗試新事物,除了跨界網路社群、翻唱流行網路歌曲,還經營YouTube頻道,成功在年輕世代打開知名度。小林幸子認為:
「人生難得走一回,有趣的事就盡量去試。」
06
中國大陸導演田波2015年籌備電影《柳青》,希望讓大家重新記起柳青這位人民作家,他也期望這部電影能在觀眾心中種下一粒種子,讓大家勇於在平凡生活中,創造自己的輝煌;田波形容,拍這部片像在無人區冒險,但他說:
「既然已經身臨戰場,就應該繼續策馬揚鞭。世上本沒有路,你走了,那很有可能會成為一條道路。」
07
蘇清良16歲開始拜師學做土水,1998年因參與「台北公會堂」修護,轉而投入文化建築資產修復工作,至今逾20年;除了擁有一身細膩的土水工夫及修復古蹟的技藝,蘇清良也樂於傳承及教學,他總是告訴徒弟:
「做慢沒關係,做好就不用改。我就在這邊,不懂可以來問。」
08
從統聯客運行政人員退休後,梅麗玲加入嘉義基督教醫院送餐義工團,送餐5年來,她不但帶給長輩溫暖及關懷,也招募親友一起加入;她分享,有些長輩對外人會起戒心,但她以時間、耐心、愛心陪伴,如今雙方變成好朋友。梅麗玲表示:
「自己雖然是小人物,希望能帶給社會暖暖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