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溫柔返鄉的一顆心

 |2023.01.21
15497觀看次
字級

歲暮時節,想像如果有一顆遙遠的衛星,可以在地球之上,探測到人類的心理溫度,在除夕前後,那些溫柔返鄉的心,交織在台灣,在中國大陸,在全球華人所在的每一個地方,十幾億顆心交會、流動、親人相聚、家人團圓,在地表上,形成一股溫柔的暖流,緩緩流動,那會是多麼動人的景象,那是人性多麼美好的時刻。這地球多麼美!

今年更特別,因為二○二○年開始的疫情,使得許多人三年未曾返鄉,今年世界各地都開放了,台灣迎回返鄉過年的親人,中國大陸各地更迎接返鄉的春運大潮。彷彿,那思鄉的心更加強烈了。

有意思的是,為什麼傳統的中國年節,特別觸動人心呢?年終歲暮一起奔走於道途,那不是更辛苦嗎?為什麼人們不顧道阻且長,不顧買票困難,不顧飛機輾轉,不顧那辛苦的旅程,心甘情願返鄉呢?

從個人的情感來說,或許是為了親人的團圓。在年節時,總希望和親人團聚,圍爐話家常,訴說這一年的辛苦與成就,對望著彼此年復一年增加的白髮,感謝命運讓我們年年重聚,感謝家人都平安歸來。彷彿在相聚的溫暖裡,我們再次找到生命的底氣,蓄積了來年再奮鬥的勇氣與堅毅。

特別是,原本春節只是傳統農村在農忙一年之後,慶祝豐收,休養生息,喜迎新歲的日子。但在工業化之後,農村的年輕人大多外流,到城市裡打工,到外地討生活。都市的疏離與孤獨,流動的臉孔與陌生的環境,讓打工的遊子總是有一種無根的失落。而家鄉的父母、家族的長輩,總是像永恆的支柱一般,支撐著外地的孩子。無論成功失敗,無論就業高低,離鄉的孩子,迷失的遊子,最後還有父祖的土地可以歸去。那在都市中失落的心,仍要回到家鄉,才能得到安心的歸依。

每年奔走於道途的年輕人,有打工仔,有都會白領,有事業有成的青年,卻都一樣,在家鄉尋找溫柔的依靠。從更長遠的歷史視野來看,歐美工業化之後,仍以宗教信仰為中心,留下耶誕節到元旦的年假,好讓家族團聚。這也是像中國人的春節一樣,是家人團聚的時光。

而家人的團聚為什麼在工業化之後愈形重要呢?因為在都市化的環境裡,人愈形孤獨疏離,人的接觸與友情,愈加淡薄,而生命的價值,人文的關懷,很容易失散在極端繁忙的環境中。因此,當一個人有家鄉可以歸去,有親人等待團聚,有家人守候圍爐,那不只是一種團聚吃飯的儀式,而是一種內在情感的凝聚,是互相扶持的溫暖。它讓你覺得自己在這世上並不孤單,這世界仍值得奮鬥。於是在新年的團聚與祝福中,得到新的一年的勇氣與動力。

從更高的意義上來看,那春節的祝福,向長輩包紅包的儀式,也是一種價值觀的顯現。孝道、友愛、親情、扶持都在這歲暮的團聚裡,得到顯現。

好好的握著自己的親人,溫柔的愛著自己的家人,深深的祝福彼此的心,那溫柔的暖流,在地球上流動,十幾億顆心,形成溫柔的力量。你溫暖的心,是其中的一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