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罕見卷羽鵜鶘 現身基隆首紀錄

 |2023.01.27
1924觀看次
字級
農曆春節,鳥友發現3隻罕見的「卷羽鵜鶘」兩度現身基隆新山水庫。圖/沈錦豐提供

【本報基隆訊】基隆新山水庫近來除每年都會來過冬的「捕魚高手」鸕鶿大軍外,農曆春節鳥友發現3隻罕見的「卷羽鵜鶘」,初一、初五兩度過夜棲息。基隆鳥會表示,這是基隆第一筆卷羽鵜鶘的紀錄,難得一見。

基隆鳥會理事沈錦豐表示,卷羽鵜鶘還是一級保育類,因應2017年海洋保育委員會成立將卷羽鵜鶘等海鳥移轉至海洋委員會管理,2020年公告的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仍將卷羽鵜鶘列為一級保育類瀕臨絕種野生動物。

沈錦豐表示,一次3隻應該是台灣的第一筆紀錄,這3隻去年12月24日在桃園許厝港發現,今年1月8日起在中興橋華江橋間被發現,1月22日初一、26日初五兩度造訪基隆新山水庫過夜。今天上午9時30在光復橋及華江橋發現牠們,研判一早又從新山水庫飛過去。

鳥友發現3隻罕見的「卷羽鵜鶘」兩度現身基隆新山水庫。圖/沈錦豐提供

沈錦豐指出,這代表新山水庫可能是華江橋附近干擾最少的「夜棲地之一」。他認為,有可能是華江那邊有流浪狗的威脅,鵜鶘尋找安全的「夜棲地」,這也解釋鸕鶿逐年增加數量的原因,新山水庫提供牠們安全的夜棲地,淡水河系的吳郭魚則是牠們的主要食物來源,環境條件都很適合過冬。

沈錦豐說,鸕鶿和卷羽鵜鶘在覓食的魚類有一些不同,鸕鶿習慣獵食水深1到2公尺的魚類,鵜鶘則以水面的浮游的魚類為主要對象,沒有競爭關係,因此可以同時存在,甚至互相幫忙,互動十分有趣。鸕鶿個體較小且敏捷,有如鵜鶘的警衛哨兵,遇有狀況出現會先有動作因應。

鸕鶿和卷羽鵜鶘在覓食時,甚至會互相幫忙。圖╱沈錦豐提供

長期在華江溼地蹲點的台北鳥會研究組義工陳岳輝表示,1月7日聽聞鳥友有觀察到卷羽鵜鶘,他1月10日時在華江橋周遭的灘地看到牠們的蹤影。

台北市野鳥學會表示,卷羽鵜鶘是最大的鵜鶘,身體可以達到1.8公尺,體重最重可以達到18公斤,雙翅張開超過3公尺。可以說是目前拜訪過台灣的鳥種中最大型的水鳥。牠們可以說是最重的飛行動物,其頸上羽毛是捲曲的、腳呈灰色及羽毛呈灰色。

沈錦豐表示,依台灣鳥類誌的敘述,雌雄鳥的羽色無法分辨差異,頭後有卷曲而散亂的灰白色冠羽,繁殖於巴爾幹半島、東歐、中亞、蒙古、中國新疆及內蒙古,於希臘、土耳其、阿拉伯灣地區、印度及中國華南度冬。台灣為偶見的迷鳥,出現於北部與西南部的河口和沿海。


鳥友發現3隻罕見的「卷羽鵜鶘」兩度現身基隆新山水庫。圖/沈錦豐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