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妙美詞】一代譯經高僧 鳩摩羅什

 |2023.01.29
30061觀看次
字級
庫車附近的克孜爾千佛洞,是四大石窟之一。鳩摩羅什曾在此講經,因此立有他的塑像。圖/資料照片

文/本報綜合報導

「愛河」、「苦海」、「煩惱」、「心田」這些日常使用的詞彙,竟來自佛教僧人翻譯的佛經,詞義優美至今無人超越。而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正是一位來自西域的高僧——鳩摩羅什所翻譯的《金剛經》四句偈。

東晉十六國時代後秦弘始3年底(西元401年),古都長安迎來了一位特殊的人物,58歲的鳩摩羅什(西元344-413年),後秦君王姚興見到他來,如獲至寶,將他尊為國師。從西元403年開始,鳩摩羅什在姚興的幫助下開展多次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活動。佛教既然起源於印度,翻譯佛經的鳩摩羅什究竟是不是印度人?可以說:既是,也非。

 鳩摩羅什翻譯的《妙法蓮華經》成為中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主要經典。 圖/資料照片

淵源印度 混血龜茲


說是,因為鳩摩羅什家世淵源的確來自現今的印度,祖上世世代代擔任「國相」。按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這些世俗官員大多屬於第二等的「剎帝利」種姓。他們雖然次於最高貴的「婆羅門」,但比「吠舍」 (普通自由民)與「首陀羅」 (卑賤的奴隸)兩個種姓的地位要高得多。

鳩摩羅什的父親鳩摩羅炎厭倦了世俗的奢華生活,跑到西域的龜茲國(今庫車一帶)修行。龜茲國王聽說鳩摩羅炎不惜放棄相位來到龜茲,「甚敬慕之」,親自出城迎接,不但尊他為國師,還把王妹嫁給他。鳩摩羅什就是鳩摩羅炎與這位龜茲王妹所生的「混血兒」。

鳩摩羅什的母親是王妹,父親是國師,這算是龜茲國最顯貴的家庭。但是,鳩摩羅什才7歲就跟隨母親一起出家,成了一位小沙彌。9歲時,又與母親一同前往印度北部的罽賓求學經典,3年大成,偕母返國。13歲的鳩摩羅什已經四處講經,名聞西域諸國。

20歲時,鳩摩羅什在龜茲受「比丘戒」,正式成為一位佛教僧侶,此後他在龜茲升座說法,獲得更高的禮遇。佛教傳入中土,不但輸入了宗教、文字、詞彙,還輸入了印度與中亞的文學藝術,與此同時,龜茲也受到了中原漢文化的強烈影響。

 龜茲石窟建於西元3世紀,不僅描繪佛教教義,還記錄古龜茲人的生活場景。 圖/資料照片

西域重鎮 文化紐帶

在西域的「城郭諸國」中,龜茲是個大國。這裡有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商業,而且「能鑄冶,有鉛」,相當富庶。據《漢書‧西域傳》記載,龜茲國的人口幾乎比疏勒、莎車、于闐的人口多4至5倍。而位於塔里木盆地南道的5個小國合起來的人口雖稍多於龜茲國,但這幾國的軍力加起來遠不及龜茲一國。

隨著西域諸國與中原王朝政治關係的日益密切,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上,也呈現出「馳命走驛,不絕於時月,商胡販客,日款於塞下」的繁忙景象。不但中原的絲綢、漆器、銅鏡等器物,以及農田水利、牛耕、冶鐵等技術相繼傳入西域,漢字也成為龜茲的通行文字。

簡而言之,「絲綢之路」成為一條文化紐帶,而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古代龜茲也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特色。而鳩摩羅什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為一位高僧,他的名氣,甚至傳到了千里之外的中原。當時雖是十六國時期的亂世,卻是佛教自東漢傳入洛陽後,在中原的第一個重要發展時期。

前秦君主苻堅(西元338-385年)一度統一中國北方,他非常傾心佛教。前秦軍隊攻克東晉重鎮襄陽時,苻堅卻說,我以十萬之眾攻襄陽,結果只得了一個半人,「安公一人,習鑿齒半人也」,所謂「安公」就是當時的名僧釋道安。道安勸苻堅西迎「道震西域,聲被東國」的鳩摩羅什,為其採納。

 陝西草堂寺的鳩摩羅什紀念堂。圖/妙熙


圓寂火化 所傳無謬舌不焦爛

鳩摩羅什在後秦統治下的長安,擺脫了在涼州半囚徒式的生活後,終於完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他透過近400卷佛教典籍的傳譯和弘揚,首度將印度佛學按本來面目介紹過來,對南北朝時期中國佛學的繁榮,以及隋唐佛教諸宗的形成都起了重大影響。

這些佛經的翻譯與中國文化的發展,以及佛教宗派的形成大有關係,比如,《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主要經典;《妙法蓮華經》是天台宗的主要經典;而《金剛經》則是禪宗的主要經典。羅什所翻譯的佛經,主要是大乘,大部分成為中國佛教八大宗派的經論典籍。

 鳩摩羅什畫像。圖/資料照片

譯經普度眾生

值得一提的是,諳熟漢語的鳩摩羅什譯經之時,已經完全將外來文化中國化了。前人翻譯佛經裡的梵文,大都採用直譯,這種說法當然有其道理,例如佛教裡的「涅槃(Nirvāṇa)」就是漢地本來沒有的概念。但直譯過多,帶來的問題就是文義不通暢,理解困難。有鑑於此,鳩摩羅什確立了意譯為主的原則。

在長安12年,羅什翻譯了3百多卷經書,幾乎1個月就翻譯2-3卷,羅什能自如運用漢文字,加上博學多聞,他翻譯的佛經,文筆優美流暢,琅琅可誦。漢語中常見的詞彙,如「大慈大悲」、「普度眾生」、「大千世界」、「一塵不染」、「天花亂墜」等詞彙,都源自鳩摩羅什的翻譯與創造,他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實在是不言而喻。

西元413年, 高齡70的鳩摩羅什感知壽命將盡,向僧眾發誓言:「若所傳無謬者,當使焚身之後,舌不焦爛。」圓寂後,弟子以佛禮火化遺體,飛灰煙滅後,但見身體粉碎,唯有舌頭不爛,應驗了鳩摩羅什的誓願,三寸不爛之舌成為珍貴的「舌舍利」。

這世間僅有的「舌舍利」,如今供奉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的鳩摩羅什寺塔。而鳩摩羅什的一生,也成為當時龜茲與中原文化交流、融合的一個重要見證。

 鳩摩羅什的「舌舍利」,如今供奉在甘肅武威市涼州區的鳩摩羅什寺塔。 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