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呼籲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時機,常保安康。圖/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每年2月4日「世界癌症日」,係由國際癌症控制聯盟(UICC)發起的一項倡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指出,癌症是全球性的健康重大威脅,台灣也不例外。他呼籲民眾應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把握黃金治療時機,常保安康。
錢政平說,依據衛福部最新2020年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個案數比前一年再增加725人,但事實上因疫情影響使得篩檢人數明顯降低,以及許多癌症在初期都沒有明顯症狀,沒有檢查就不會發現,潛在未發現的個案,恐怕不在少數。
UICC指出每年有超過1,000萬人死於癌症,藉由宣傳活動的推動,期盼全球公民從認識癌症到團結努力共同的力量,減少癌症在全球各地的健康威脅及提高生活質量和癌症存活率。
今年2023年,UICC更是把焦點放在團結大眾的聲音並採取行動,並指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有超過三分之一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及早發現並安排接受適當治療,另外三分之一還能擁有可被治癒的機會。
錢政平舉例,一名58歲女士,近期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安排健康檢查,透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LDCT)發現她的雙肺葉上半部各有一顆明顯毛玻璃病灶,大小約為1公分及2.5公分,並已有實質變化表現。後續由胸腔專科醫師做進一步確認,確定罹患肺腺癌。
梁女士本身不抽菸,在健檢前也完全沒有特別不適症狀,但家中有肺癌病史,梁女士母親與姊姊都是肺腺癌患者。錢政平提醒,若有肺癌家族史,特別要當心並主動安排篩檢。
肺癌死亡率位居國人癌症死亡排行之首,而肺癌只要在第一期就被發現,其五年存活率有9成以上,若等到明顯不適症狀出現再檢查,大多都已發展至晚期,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僅剩1成。
LDCT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能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