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評析】皇帝也會認錯?

文/郭振鶴 |2023.02.02
1417觀看次
字級

文/郭振鶴

皇帝作為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理應是萬人之上、無人之下。但實際上即便貴為一國之君,受萬人敬畏的皇帝也會認錯,還會下「罪己詔」。

這是因為封建社會生產力水準低下、科學發展緩慢,很多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就會以鬼神之說稱之,也就是所謂的封建迷信。皇帝自稱天子,本就是借著老天爺的名義管理國家,自然要敬畏上天。因此一旦發生了重大災難,如地震、洪水、旱災、瘟疫等,民間就會認為是有人惹老天爺生氣了,這才降下災難懲罰人類;而皇帝為了安撫百姓,獲取民心,就會把罪責攬到自己頭上,並頒布罪己詔,以告上天。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頒布罪己詔的,是漢文帝劉恒。漢文帝雖是一代聖主,但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剛剛經歷過諸呂之亂,匈奴經常騷擾北境,農業生產也未能完全恢復,朝政還不夠安穩,分封的劉氏諸王依然蠢蠢欲動。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連年發生災難,百姓流離失所,慢慢地,民間就傳言是老天爺不承認漢文帝這個皇帝,因此才降下災禍。

漢文帝不愧為一代明君,聽聞民間流言後並未動怒,反而寫下罪己詔檢討自己。儘管這罪己詔對救災來說沒有幫助,卻能得到百官和人民的信任,迅速穩定朝局,終結流言;同時,也為自己樹立了一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形象。

漢文帝開創先河,後世帝王便有樣學樣,每逢大災難或民怨沸騰時,就會下個罪己詔反省自己,漢武帝、唐德宗、宋徽宗、崇禎帝、順治帝、光緒帝等都曾先後效仿。其中又數漢武帝的〈輪台罪己詔〉最為有名,「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天下豈有仙人,盡妄言耳!」

其實,能夠心甘情願下罪己詔的皇帝還是比較有擔當的。做為一國之君,要向天下認錯是十分不容易的,往往抹不開面子,也怕有損天子的威嚴;但也正是這些勇於承認錯誤的皇帝,才能讓百姓心安。

總的來說,「罪己詔」作為皇帝面對災難和過錯的反省、自責,有它的積極作用,一來表達自己為了國家和百姓想把事情辦好的願望,二來也可籠絡人心。當然,光認錯不改過也不行,下了罪己詔後,最終還是得用實際行動解決百姓的問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