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陽氣升發,立春為萬物生長的起點,養生應把握減重好時機,注重均衡飲食,從事緩和運動,讓身心靈都處於最佳狀態。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明日是立春,代表春天腳步近了,中醫《黃帝內經》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春天陽氣升發,立春為萬物生長的起點,養生應把握減重好時機,注重均衡飲食,從事緩和運動,讓身心靈都處於最佳狀態。
翰鳴堂中醫診所涂育維中醫師提醒,年關交界期,許多人因為禦寒不足或工作操勞過度,身體恐會堆積過多「火氣」,應驗了《黃帝內經》中的「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寒流當下可能沒事,但到「立春」乍暖還寒之時,就會大病一場,尤其慢性病患者或體虛患者,須特別當心。
涂育維說,邁入今年第一個節氣「立春」的第一件事情,是要特別注意「頭頸部保暖」,尤其最近持續低溫下探,經常日夜溫差大,頭頸部的保暖,顯得特別重要。
接觸大自然 吸收正能量
許多高血壓患者,因為天氣冷,血管會「熱脹冷縮」,血壓也容易因為收縮而升高,急遽的變化和波動,對高血壓患者相當不友善,要格外注意頭頸部保暖。因為冬季陽光較弱,會使人體自行合成維生素D減少,導致鈣吸收減少,小朋友成長速度較緩慢,而對慢性病患者,也可能使血壓較容易升高。
「注意保暖外,立春到了也有個好處,就是白晝變長、氣溫回暖,日照也逐漸變多。」涂育維說:「此時最適合出遊踏青,趁天氣轉好,多出門晒太陽,可以幫助大人與小孩,都變得更加健壯。」
涂育維強調,大自然有神奇療癒力量,可就近到森林公園,做做深呼吸,暫時遠離塵囂、拋開煩憂,是立春養生、吸收「正能量」的良方。
因為寒流和過年期間在家大吃大喝,中斷運動習慣的人們,也要趁立春、「主生長」的時間點,把握「新陳代謝」更加旺盛的時節,「打鐵趁熱」立下新年「減重」計畫,準備好用健壯肌肉,取代過多脂肪,讓自己變得更健康。
減重部分,涂育維建議調整飲食內容,減少重油重口味和精製澱粉等易胖物質,減少不必要熱量,飲食結構參考「哈佛健康餐盤」,蔬菜水果占餐盤1/2,澱粉類占1/4、蛋白質類占1/4左右,達成健康平衡飲食。
保養2要穴 渾身都通暢
另一方面,要「少吃多動」,開始加入運動習慣,但久未運動者,不宜過度運動到大汗淋漓、氣喘吁吁,運動程度以能「微微流汗」且不覺得過度勞累為主,特別在確診康復後,許多人留下心肺相關後遺症,更要從「緩和運動」慢慢開始,以免對心肺造成過高負擔。
立春時節,涂育維中醫師也分享適合春天按壓保養的兩大穴道。
太衝穴:位於足大腳趾和二趾的骨間隙後方凹陷處,屬於「肝經」的原穴,有平肝熄風、疏散肝氣的效果。
湧泉穴:位於足底前1/3左右部位,對應第二、三趾趾縫向足底延伸的人字縫,是「腎經」的第一個穴道。
兩大要穴相互搭配,有「滋水涵木」加乘效果,可幫助大家疏散升發之氣,讓身體充分舒展、通暢,達到「立春養生,百病不生」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