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45屆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展主題國,影展規劃「北藝大單元」,放映多部作品。圖/滕兆鏘提供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台灣為今年法國克萊蒙費宏短片展主題國,主辦方欣賞台灣創作活力,規畫北藝大單元,放映逾20部學生作品。創作者提到,台灣許多東西都在「未定位」的狀態,是優勢也是挑戰,年輕人應更勇敢冒險、嘗試。
2023年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展1月27日至2月4日舉辦,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受邀為主題學校,電影系與動畫系師生近20人參加,展現台灣新世代創作成果。
2023年法國克萊蒙費宏國際短片展,是讓世界了解台灣當代青年很好的窗口。圖/滕兆鏘提供
北藝大電影系主任滕兆鏘說,由於近年國際局勢的變化,世界都很好奇台灣年輕人的想法,如何回應周遭環境,而電影不止技術,更展現文化、社會等面向,因此這是讓世界了解台灣當代青年很好的窗口,展現當代台灣年輕人在電影創作上不同的風格、樣貌。
再者,學生過去幾年因新冠疫情很難出國,觀摩不同國家影片與交流很重要,對學生來說如同「開眼」的經歷。
動畫系主任趙瞬文說,法國動畫產業完善,是台灣學習對象;且動畫系舉辦年度關渡國際動畫節,所以不僅帶節目來,也盼透過圓桌論壇宣傳自家影展。
她表示,動畫有特殊的文化影響力,不太需要語言溝通,適合跨文化溝通與傳達概念;且短片能在短時間內精準展現多元風格,對外國觀眾更容易接收,「也是文化輸出的概念」。
滕兆鏘則分析,台灣優勢部分來自於台灣本身,「台灣對於題材沒有任何限制,是最自由開放的創作環境,學校也鼓勵同學多元思考不設限」。
滕兆鏘指出,他在和國際年輕創作者交流後發現,台灣政府補助拍短片的金額並不算少,且「台灣短片真的很有活力、很多元,產出數量、形式驚人。但如何從台灣到國際,目前仍缺乏媒介」。
動畫導演徐筠婷、吳嘉恩的實驗性創作「室內下大雨」呈現人們如何獨自面對內心的大雨。兩人告訴記者,時局混亂、國界剛開放,大家都急於往外,現在正需要面對內心,「能在這時間點帶著作品讓更多人看見,覺得很幸運」。
她們說,台灣在國家、歷史等許多東西都在「未定位」的狀態,是優勢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