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角村昔日用蘆葦搭建的屋頂,如今維護成本高昂。圖/陳麗卿
誰能料到這個19世紀靠挖泥煤維生的窮苦小村莊,會成為聞名全球的觀光景點。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荷蘭羊角村(Giethoorn)大概是全世界知名浪漫小巧的水鄉,每年湧入上百萬的觀光客;我們走過許多大城小鎮,不能免俗到此一遊,有許多意外收穫,不少的童年往事湧上心頭。
阿姆斯特丹出城走訪北方小漁村Volendam ,順路看了木鞋工廠,也聽人講解起司(cheese)製作過程,再進建城已七百五十年的小鎮Gouda,走訪歷史底蘊深厚的製陶小鎮,沒有想到在羊角村串連總結成難忘的回憶!
不用到阿姆斯特丹參加巴士旅遊團,也就沒有趕行程的壓力;我們先搭了一個小時遊艇的水鄉漫遊,聽導遊耐心講解了羊角村發展的歷程,再進到羊角村博物館看看這個偏僻的小村莊麻雀變鳳凰的生活轉折。
博物館放映了幾段很有意思的黑白影片,如今遊人如織,看來浪漫的小橋流水,當年可不是這般悠閒自在;老村莊的木船上堆滿牛奶桶,擠滿了乳牛,船運牧草堆了太高,村民還得爬起來跳過木橋再下船,木船得吃力撐著向前行,看起來羊角村民日子過得十分艱辛。
羊角村其實也代表荷蘭鄉村小鎮時代的轉型過程。這十九世紀只是泥煤的產地,因地下曾經挖出大批羊角而以此命名。村民靠挖泥煤壓製泥碳,收入低,居家簡陋,買不起磚瓦只有割蘆草搭屋頂;有貴客上門的時候才能開暖爐,在客廳坐著喝口熱茶。
荷蘭行最受遊客喜愛的伴手禮木鞋,究竟在現實生活裡扮演什麼角色,問了許多當地人始終說不清楚;一直到走了一趟羊角村總算看明白,原來用柳木做的木鞋確實不離腳,只有在進教堂時才換上鞋子,平常省到用木鞋舀水來喝。小童也用木鞋來敲樹上掉下來的栗子,最怕把木鞋敲裂了。
羊角村慘澹的過去也讓台北人穿越時空回到從前,以前住老台北景美區,也曾經歷過到萬新鐵路掃煤屑的時代、燒煤球的一室濃煙,到收成後的田裡撿地瓜的意外驚喜……
羊角村民的童年也有我們共同的回憶;踩高蹺、滾圓鐵圈、堆積木,許多如今看來單調到不行的娛樂,在匱乏的年代也曾有過單純的快樂!憶苦思甜,我們又有什麼不滿足?
跟美國巨星哈里遜福特逃犯電影一夕炒紅賓州Amish小鎮一樣。一直等到1958年,荷蘭一部以羊角村為背景的電影熱賣,意外讓羊角村「鯉躍龍門」有了知名度,而後一路竄升紅遍全球。
羊角村從挖泥碳維生的貧苦小村,轉型成為荷蘭最熱門的度假景點,吸引許多的律師、醫生搶進買房作為度假屋,也有的改成民宿。比較有意思的是,過去貧苦人家住的蘆葦屋如今維護成本高,反而是以往高貴的磚瓦屋頂維修相對容易許多,也是另一種時空反轉有趣的對比!
如果你有機會到羊角村,不要來去匆匆趕熱鬧,建議你先搭船再步行,走過小橋流水如童話故事的世界,再進博物館看段黑白片,會讓你跟著穿越時空、走過從前,知道在地人的人生如何由黑白變彩色!
羊角村的幸福旅程,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