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與台灣大學合作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可促進神經再生,不但獲國家新創獎肯定並登上國際期刊,未來亦將往人體試驗方向努力,期能造福更多有需要的病友。圖/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台大醫院以及台灣大學團隊成功研發「電紡紗」人工角膜,在動物實驗中證明,移植後可成功促進角膜神經再生。團隊研發的其他電紡紗生醫材質,也證明有促進「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分化及視神經修復的潛能。團隊研究結果獲得本屆國家新創獎肯定,並已發表多篇論文在「國際分子科學雜誌」、「美國化學學會應用生物材料」等國際期刊上。
視覺神經修復仍待突破
台大醫院眼科部主任王一中表示,角膜、網膜或視神經等主控視覺的相關組織,都布滿了重要神經組織。一旦神經受到損傷,目前醫療技術極難成功修復,這也是眾多病患視力受損主因。目前視覺神經修復的治療以昂貴但成效有限的藥物為主,國內在法規限制下,許多藥物也無法使用。
台大醫院眼科陳偉勵教授、廖述朗教授、陳達慶醫師、台大工學院林唯芳教授、中研院唐堂研究員及郭紘志研究員,多年來研發的「電紡紗」生醫材質,可作成層狀人工角膜移植片,或層狀幹細胞其神經細胞分化載體,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也與哈佛大學團隊合作,往管狀材質、水凝膠材質,促進視神經發展的方向前進。
電紡紗材質可安全誘導
台大醫院眼科教授,也是「台大醫院高階眼表面與角膜神經研究中心」主持人陳偉勵指出,角膜神經密度佔全身之冠,任何傷害所造成的病變,不僅造成嚴重的視力障礙,需要很長的時間才可能修復,也可能永久無法復原。目前的療法倚賴長期且頻繁使用的昂貴眼藥;臨床上使用不便。團隊目前研發出可促進角膜神經修復的人工角膜層片,若能成功進入臨床,對於病患來說,堪稱一大福音。
台大團隊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林唯芳指出,目前研發出的人工角膜,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圖/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工學院教授,也是台大團隊電紡紗材質主要研發者林唯芳指出,團隊研發出的視覺相關電紡紗材質,乃由微米等級的胜肽鏈支架紡織而成,不僅可誘導神經延絲狀材質方向性生長,更可以穩定釋出「促進神經生長」的傳遞物質。「比其他市售或研發中的人工角膜移植片,有更卓越的神經修復功能。」目前人工角膜層片,不僅動物實驗顯示安全無虞,治療成效也相當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