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踏查】武暖石板橋

文/鄧榮坤 |2023.03.02
991觀看次
字級
武暖石板橋如今已成為珍貴的古道遺跡。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武暖,是昔日噶瑪蘭人聚落的名字,村落中有一座石板橋,是清代礁溪通往宜蘭的官道。蘭陽平原景點多,很少人會特地繞遠路去欣賞一座已逐漸風化的石板橋,但是當你佇立於石板橋上,眺望遠去的歲月風華,擦身而過的驚喜,卻往往成為旅人閃亮的回憶。

這座石板橋位於宜蘭礁溪四城車站後方,當地人又稱為「四圍橋」。文史工作者沈筠說,清朝時,武暖曾經是一個內陸的小河港,船隻循著石板橋下方的河道可以通往烏石港。如今,橋下水流雖然豐沛,但看起來就是一條灌溉農田的圳道而已,已很難想像昔日船運的繁華樣貌了。

石板橋位於礁溪光武村武暖路,跨越宜蘭河支流武暖港仔,是昔日礁溪通往宜蘭古道的主要橋梁,居民與貨物往來都必須由此經過。最初是座木造橋,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由村民集資改建為石板橋。據說當初的石板橋,是用六塊自大陸運來的壓艙石所搭建,橋長約四公尺,寬約二點六公尺,兩座石墩支撐三段共十條石板,以榫卯相互銜接。後來增寬橋面,並用水泥長柱將石板隔開。

由於蘭陽平原上的古道已陸續闢建為公路、鐵路,舊路痕跡多消失無蹤,武暖石板橋遂成為珍貴的古道遺跡。一九九九年被列為宜蘭縣定古蹟,縣政府依照傳統工法重修此橋、古道和河岸,因而仍保有古橋的質樸本色。

橋畔有一座光緒十七年所立的「重修石橋捐款銀員碑」石碑,清楚記載著出資修建者姓名與金額,碑頂則有明顯的圓弧凹痕。原來是因這塊石碑質地堅硬,一百多年來,附近農民經過此橋時,都會將它做為磨刀石,磨亮隨身攜帶的鐮刀或農具,久而久之,石碑頂遂因磨損而凹陷成彎月狀。

佇立於石碑前,石碑也因風吹日晒雨打而蒙上一層歲月的風霜,上面的文字已難辨識,但石板橋的故事依舊流傳了下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