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作者主題演講
圖/林一平
圖二:台灣藍鵲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2023年1月13及14日兩天,教育部舉辦「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成果發表暨教學交流觀摩會,地點在惠蓀林場。
這個人才培育的教育工程已執行了好幾個四年期的計畫,這一期主要項目包括精準醫學、精準農業、食品創新等項目,並希望能結合物聯網及人工智慧(AI)的新科技。我因資通訊的專長被邀請擔任審查委員,參與審查執行食品創新項目的大學。因此我有機會以資通訊領域的思維看待不同大學的食品創新。
觀摩會的主持人是老朋友,台大醫學系錢宗良教授。到達會場,不能免俗地請專業攝影師拍團體照。攝影師要大家比「讚」的手勢,問:「教育部讚不讚?」大家齊聲喊讚;接下來又問:「教育部錢多不多?」大家頓時鴉雀無聲,面面相覷,接下來全體爆笑,攝影師則乘機捕捉大家的笑容。相對於其他國家,台灣的教育經費是比較儉省的,因此沒人會說「錢多」。
過去一年,我因為此計畫到各大學查訪食品創新,最遠的是金門大學。每個大學都展示出最好的一面,各種食品創新讓人目不暇給。而擔任食品創新審查委員的最大特點(應該也是福利),是能以「味覺」檢驗研究成果。例如在東海大學的現場訪視,體驗巧克力的製作並試吃剛出爐的巧克力成品,在台灣大學,則品嘗超過十六種不同的紅茶及綠茶,判定不同風味。
最特別的經驗是,我將飛往金門大學訪視前一天牙齒咬到鐵筷子而崩裂,需要開刀拔除。但審查在即,仍須飛往金門,兩天後才能回台動手術,牙醫師開了止痛藥,但我已無法咀嚼食物。金門大學食品系知道我的狀況,立刻調製流質食品,美味可口,讓我仍可舒適進食。金門大學的食品技術讓我印象深刻。
錢宗良教授在此次大會前要我針對物聯網及AI給一場主題演講。我仔細回想過去一年訪視的感想,發現各大學都有優異成果,但在食品創新過程,經由物聯網所產生的寶貴資訊,卻沒有系統性的保存共享,非常可惜。於是我的演講題目就訂為「智慧農業的數據應用」(圖一),並在演講中建議訂出幾個新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及「目標與關鍵結果」(OKR)。物聯網的KPI是「取得多少乾淨的數據」,AI的KPI是「取得多少正確的結果」,而食品創新的OKR則是「有多少讓人驚異的結論(亮點)」。我舉一例,經由「即時收集全台灣電信基地台講話的人次」數據,產出的OKR是──「我可以告訴您COVID19傳播路徑及速度」。
交流觀摩會在中場休息時,可觀摩各校展示的成果攤位。我試吃了金門大學的脆海苔,海苔香脆並有海鹽味道,超好吃。而會場外林區,除了高聳樹木外,更有奇花異草,珍禽走獸。我們驚喜地發現了在摩托車上嬉戲的台灣藍鵲(圖二)。鳥兒變成眾人焦點,我們演講者反而成為觀眾。
此次會議圓滿成功,除了學習觀摩新技術外,更充滿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