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01
32年前,台東有位老農李清亮身體突然不適,經救護車上山緊急送醫撿回一命,他感念在心,因而努力存錢,想要回饋;2021年他完成捐救護車的心願後,2023年再捐一輛四輪驅動車,作為高山救援裝備運輸使用。李清亮表示:
「還有能力,就想回饋社會。」
02
羅紹和曾被譽為「國防部史上最強發言人」,亮眼成就的背後,他其實有段坎坷的童年,經常得承受父親的言語與精神暴力;但他並沒有因此走上歧途,甚至不到50歲時就升上少將,但他選擇提早退休投身公益,經常訪視受助案家庭。羅紹和說:
「我應該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回饋社會,幫助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改變他們的人生。」
03
地中海食材品牌ONE Gourmet創辦人梁沛祺,曾在外商銀行、知名餐飲集團帕莎蒂娜任職高階主管,為了在工作上有好表現,拚命的她一度健康崩盤;50歲時她決定辭職,並改變以往天天吃大餐的飲食習慣,重新累積健康存款。梁沛祺表示:
「人要懂得偷時間愛自己,你奉獻所有時間,卻沒有善待自己,就會有很多不滿和懊惱。」
04
原本在嘉義大學擔任講師的61歲阿嬤李彩薇,接觸健力運動3年,她從新手練到變國手,2022年代表台灣到杜拜參加亞洲經典健力錦標賽M3級(60歲以上)女子組69公斤級,獲得硬舉、蹲舉和推舉3種項目的金牌。李彩薇認為:
「持之以恆、樂在其中,經過時間累積之後,就一定可以看到效果。」
05
范至潔投身寄養家庭工作11年,照顧過7名家外安置的兒童及少年,她溫暖包容寄養兒少,透過理性教導、柔軟及溫和的態度,成為孩子的避風港,她也不放棄任何啟發孩童潛能或興趣的機會,今年獲衛福部全國績優寄養家庭的肯定。范至潔分享:
「在付出關愛的同時,也感受到被愛的溫暖,在彼此關係中,感受愛的力量及無限可能。」
06
2013年,中國大陸那曲市特殊教育學校在海拔4500公尺的藏北高原落成,由熱愛教育的次仁拉姆擔任校長;當時民眾對於特教認識不足,為了不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次仁拉姆花了2個月走村入戶,成功招到60幾名兒童入學。次仁拉姆說:
「作為特校教師,對孩子的愛是最重要的,要用媽媽般的愛去融化他們生活中的『礙』,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07
退休後,為了安排大把時間,符修蘭一個人出門跟團爬山、騎單車,一邊欣賞沿途的風景,一邊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5年來,她爬了32座百岳,還體驗單車環島的自由與暢快,平常也會到郊山走走,在大自然中釋放壓力。符修蘭認為:
「退休就是要想辦法走出去,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讓自己過得快樂。」
08
日本女星南果步20多歲便活躍於電視劇、電影和舞台劇,2016年她同時面臨乳癌與丈夫外遇等波折,還曾陷入憂鬱;但南果步將這些挫折當成養分,走出更亮麗的人生,並在2022年出版自傳式散文集《少女歐巴桑》,展現豁達的人生觀。南果步說:
「隨著時間過去,再怎麼難過的事,當作笑話來看就好。再說,人生中失敗往往比成功帶來更多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