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固態電池困境 台美研究登頂尖期刊

曾博群 |2023.03.20
1229觀看次
字級
台科大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蔡秉均介紹固態電池「雙槳輪」機制。圖/台科大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固態電池的充放電速度慢、循環壽命低等問題,一直是阻礙。台科大機械系助理教授蔡秉均,與美國知名大學研究團隊合作,首次發現利用「雙槳輪」機制,可加速固態電池充放電速度。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登上國際能源權威期刊《先進能源材料》的封面。

蔡秉均與美國麻省理工美國工程院士Yet-Ming Chiang為首的團隊,以及密西根大學、柏克萊大學、阿貢國家實驗室、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全球頂尖學術單位跨國合作,獲得這項卓越的研究成果,他們的論文登上國際頂尖期刊,蔡秉均是第一作者。

電池的主要組成為正極、負極和電解質,充電時,離子會從正極脫離,經由電解質傳遞至負極,放電時則是相反。因此,電解質是固態還是液態,會影響離子傳送的速度,進而決定電池充放電的效率。

蔡秉均說明,傳統固態電池的離子傳輸法是「空位傳導機制」,可想像成離子在固體中傳輸時,原需要推開旁邊不易移動的堅固通道,因此受到極大阻力。不過,透過「雙槳輪」機制,能製造出類似旋轉門的活動性通道,讓離子快速通過,將開啟新一代高導離子材料設計。

「雙槳輪」機制打破固態電池傳導離子的既有方法,未來可應用在新材料的設計,有助固態離子導體的探索。雖然距離真的應用到市場的產品,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可以期待有一天,更安全的固態電池會被應用在手機、筆電、電動車中。

2020年蔡秉均從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歸國,加入台科大後,持續與跨國單位合作,每周定期視訊討論,橫跨多時區,常在半夜開會。蔡秉均表示,因為有進展,並不會累,還很有動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