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疾病會造成指甲形狀異常,如缺鐵性貧血,會使指甲下凹如湯匙狀。
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十多歲女性,自述一年前發覺手指甲愈來愈短,懷疑是指甲之前受傷所引起,前往家醫科就診。理學檢查正常,血液檢驗發現維生素D偏低,醫師建議患者每日補充800IU維生素D與500毫克鈣質,三個月後,指甲狀況已改善。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說,某些疾病會造成指甲異常,如缺鐵性貧血,會使指甲下凹如湯匙狀;甲狀腺機能異常,也會使指甲脆弱與指甲床分離;乾癬則會造成指甲點狀凹陷;黴菌感染可使指甲變黃、變厚;心肺功能異常可能引起「杵狀指」等。
另外,有些營養素的缺乏,也會引起指甲變化,包括大小改變、甲面出現條紋或斑點、易碎裂、厚度變薄等,都可能是缺乏不同營養素引起。
何一成表示,維生素D屬脂溶性維生素,能協助調節鈣磷平衡、幫助腸胃道吸收鈣質,使指甲健康、骨骼強健、減少骨質疏鬆,還可能與癌症、心血管疾病、免疫功能相關。
維生素D主要來源為光照,少部分從食物攝取,如蛋黃、牛乳、黑木耳、菇類,都屬於D含量較多食物;但當嚴重缺乏時,也可在醫師建議下,以營養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