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右二)表示,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下,工研院長期深耕精準健康等領域,持續研發新穎生醫科技並扮演產業平台角色。圖/工研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生技醫療有望成為「新護國神山」產業,工研院今(21)日發表2023生醫產業關鍵趨勢,分別從「精準藥物」、「再生醫學」、「智慧醫材」等面向切入。工研院建議,業者宜透過早期參與研究機構的研發,深化自身技術能量;善用機構場域進行驗證,並積極參與產業聯盟,以利推出更全面的生醫解方,進而帶動台灣生醫產值持續提升。
蛋白降解藥,成為新藥開發的主流之一,藥物傳輸技術更是兵家必爭;再生醫療雙法進入立法階段,國際研發趨勢轉向異體細胞治療,off-the-shelf(立即可用)、自動化生產成為產業新動能。另外,神經與認知疾病治療,也已成為智慧醫材新商機。
工研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所長林啟萬表示,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下,工研院長期深耕精準健康等領域,持續研發新穎生醫科技並扮演產業平台角色。放眼今年最新趨勢,工研院建議業者專注技術研發時,也可「借力使力」、組隊結盟,參加「HiMEDt台灣數位健康大聯盟」、「健康樂活與智慧醫療照護聯盟」等產業平台,與跨領域會員「一對一」、「一對多」交流合作,儘快達成技術落地,進軍國內外市場搶商機。
林啟萬說,工研院也透過技術處成立「TIBIC生醫產業跨域整合實驗場域」,將各項智慧科技與廠商共創,提供產品臨床前驗證,加快業者商品化腳步,成立兩年來,累計已輔導百家以上廠商。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所長張慈映指出,根據IEK Consulting報告,2021年精準健康全球市場涵蓋藥品、再生醫學、醫療器材,為2,314億美元,至2025年將達到4,654億美元規模,年複合成長率達15.0%。
另根據2022生技產業白皮書,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額從2012年3,590億元,增加到2021年6,665億元,複合年成長率約為 7.1%,各領域的複合成長率,則以「健康福祉產業」增加9.2%最高,「醫材產業」達9%次之,「應用生技產業」也有6.1%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