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組成專業的胰臟癌多專科團隊,集結內科、外科、腫瘤科等醫師,減少患者在各科別間轉介治療的程序,亦有個管師、營養師等角色,給予最好的照護。圖/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某名人父親Y先生,退休後長期受食欲不振所苦,某天兒子發現父親體重大幅減輕,才緊急就醫,經診斷確診罹患晚期胰臟癌。Y先生原在南部接受治療,病況未見起色,兒子為方便就近照料,讓Y先生北上台大醫院治療,並改用門診即可完成的化療式組合。化療後手術,治療至今已逾2年,病情穩定,能與兒子出國旅遊。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林肇堂表示,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胰臟癌新發個案已突破3千人,也奪走近2,500人性命,疾病發展快速,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是非常兇猛的癌別,故有「癌王」之稱。
為了提升民眾對胰臟癌的認知,與患者的疾病意識,台大醫院與台灣胰臟醫學會攜手合作,於3月20日起展開為期一個月的「希望延續、化險為胰」胰臟癌病友故事展。
台大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暨胰臟癌團隊總召集醫師田郁文鼓勵患者,現在醫療十分進步,只要不放棄希望,就有機會「化」險為「胰」!
田郁文說,胰臟癌的可怕之處在於其症狀不明、不易察覺,多數人發現時已是晚期,一旦有明顯的上腹疼痛、黃疸等狀況,通常癌細胞已侵犯、侵犯到鄰近血管(第三期)或轉移到其他器官(第四期),這時可能無法手術切除乾淨。
不過,如同上述Y先生,即使在診斷時已是晚期、無法立即手術完全切除,但約25%的第三期胰臟癌,在化療後,仍能切除乾淨。
因此,胰臟癌治療需要的不僅是內、外科或腫瘤科醫師,而是需要多科團隊醫師配合。面對兇猛的疾病,台大醫院組成了非常專業的胰臟癌多專科團隊,集結內科、外科、腫瘤科等醫師,減少患者在各科別間轉介治療的程序,亦有個管師、營養師等角色,給予最好的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