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誌大師 大學長留人間

文/何卓飛(佛光山佛光大學校長) |2023.03.23
954觀看次
字級
百萬人興學功德碑牆位於佛光大學內,高6公尺、綿延近1公里,上面刻滿了助學芳名。 圖/資料照片

文/何卓飛(佛光山佛光大學校長)

星雲大師創建包括佛光大學在內的五所大學,並享譽世界,獲得多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對於教育厥功甚偉。他一生安貧樂道,以佛法為主體,以文教為載體,身體力行,廣結善緣,號召十方眾,成就十方事。他所通達的思想和實踐的事業,是十分富足的。

辦學有成 作育無數英才

大師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般若為用」,認為,修行,不在了生脫死,而是要能廣結善緣,利益眾生,為大眾奉獻、服務。而他的無量心、無量壽,早已超脫境界,永恆圓滿。

他認為,弘揚佛法立諸傳播,而傳播需要據點,乃在全球五大洲普建三百多所道場,扮演起社會教化的工作;更認為,教育為百年大計,興辦學校才是根本之道。大師基於弘法利生之職志,度化眾生智慧之責任,倡議「百萬人捐資興學」,開當今網路時代流行群眾募資之先河,並成為有具體成果之實踐者。

一所不折不扣的為服務社會、成就眾生的大學,在大師於台灣最初的駐錫地,亦即新故鄉宜蘭礁溪,於眾志成城下,篳路藍縷,以啟校舍,佛光大學落地生根了。暮鼓晨鐘,春風化雨,學校走過二十餘載,作育無數英才,辦學有成,深獲學子、家長和企業之肯定。

大師發心,發菩提心,發增上心,發大願心,並訂下了「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四大宗旨。佛光大學秉持大師的宏願,實踐「三好四給」的精神,推動「三生教育」,讓學子體驗生命關懷,提升生活素質,追求生涯發展,成為具有品德、品質、品味的現代人。

急難扶助 鼓舞莘莘學子

值得一提的是,佛光大學體現了大師的慈悲精神,讓有志向學的學子不因為經濟因素受阻,而得以有受教育的機會,並以國立大學收費,為莘莘學子提供了經濟的後盾。同時,提倡「鹹菜會」等急難扶助機制,鼓舞著學子前進夢想的舞台,要讓曾經入大學前跌倒失敗的學生,入學後能再站起來,讓未來發光,使得佛光大學成為一所「用愛發電」的學校。

大師一生「以眾為我,以教為命」,一來發心以眾生之事為己任,再者以教育行道天下,文以載道,經世致用。雖然是出世之身,但行入世之業,心心念念,仍是普羅大眾。大師的心與天地同寬,與天地比壽,氣節如日月星辰,不朽的精神,將與世人同在。

俯拾佛光大學校園點滴,充滿境教的深意。2021年8月「建校20周年紀念碑揭碑典禮」,大師揮毫之「行道天下」,矗立在籃球場旁邊小丘上;而校園入口處的一長排功德牆,刻鐫慈悲,功德流芳,大師精神,歷歷在目,佛光大學師生將永誌不忘。

大師創辦佛光大學,「把智慧留給自己,將大學留在人間」,誠如大師所言「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全體教職員將一如往昔,兢兢業業,深耕教育工作,持續在成人的大道上不斷精進,為服務學子,令眾生得到歡喜、得到幸福而努力。我們深信,大師的精神,將是佛光大學永續發展的瑰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