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族小心空汙 醫教照護10妙招

陳玲芳 |2023.03.23
1488觀看次
字級
醫師建議,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避免出門,如出門應佩戴口罩,尤其「過敏兒」更要小心防範。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近期空氣汙染嚴重、西半部甚至連續出現空氣品質紅色警示,令許多民眾人心惶惶。自從工業化以來,空汙已是全世界關注議題,空氣中的汙染物質,會使免疫力正常的民眾容易產生呼吸系統疾病,而對於免疫力較差敏感族群,尤其過敏兒,更是潛在隱形殺手。

小兒科醫師王嘉慶表示,台灣空汙來源,有超過60%汙染源為境內製造,包括交通廢氣、各式工廠等,其餘為境外地區產生之沙塵暴、森林大火等。

過敏兒症狀特別多

根據馬偕兒童醫院過敏免疫科資料指出,細懸浮微粒(PM2.5)會入侵身體,深入到肺泡,甚至沉入肺泡的微血管中,可以自由穿透人體的細胞組織,藉由血液循環,跑遍全身各處。對於全身都會有影響,特別是心、肝、肺、腎及大腦,可能會引發慢性氣管炎、兒童中耳炎反覆發作,心臟、神經退化性疾病等。

兒科醫師王嘉慶歸納日常「物理照護」與「飲食調節」共十招,期能減少空汙對人體的危害。圖/王嘉慶醫師提供

王嘉慶說,對於敏感族群,尤其過敏兒,則是有不同症狀,且有可能以下「所有症狀」同時發作:

1.全身皮膚惡化、皮膚癢、嚴重搔抓、蕁麻疹等症狀。
2.眼睛紅、眼睛癢、眼瞼溼疹等症狀。
3.流鼻涕、鼻塞、鼻子癢、打噴嚏、用嘴呼吸,與睡眠障礙等症狀。
4.咳嗽、胸悶、喘鳴、呼吸困難等症狀。

外出戴口罩防空汙

先前因為新冠疫情,國人已養成戴口罩的好習慣,隨著口罩解禁,許多民眾開始回歸不被束縛的生活,但是在空氣汙染嚴重時,佩戴醫療用口罩,仍是不二法則。

面對日漸嚴重的空汙,除了佩戴口罩外,平時又該如何照護呢?王嘉慶特別歸納整理出日常「物理照護」與「飲食調節」共十招,期能減少空汙對人體的危害。

物理照護5原則

1. 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避免出門,如出門建議佩戴口罩,在家緊閉門窗,使用空氣清淨機。
2. 若出門建議穿著長袖衣物,返家後立即換下衣服並洗澡,建議以眼鏡取代隱形眼鏡,避免刺激眼睛。
3. 若是氣喘患者或是敏感族群,出門務必攜帶藥物。
4. 平時維持居家溼度,最好維持溼度在55%左右。
5. 減少室內汙染源,避免使用蠟燭、蚊香、香水、噴霧殺蟲劑等。

過敏族群,平時最好維持居家溼度在55%左右。同時減少室內汙染源,避免使用蠟燭、蚊香、香水、噴霧殺蟲劑等。圖/pexels

飲食調節5妙方

1. 適量吃具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如蘋果、胡蘿蔔、莓果類、酪梨、南瓜籽、咖啡。若無法攝取,也可從保健食品中補充足夠營養。
2. 避開容易過敏食物,如海鮮與芒果、花生、牛奶、蛋、堅果、芝麻、麩質等製品。
3. 早點睡,別熬夜,熬夜容易造成免疫力低下,加重呼吸道症狀,引起發炎反應。
4. 避免含糖飲量,補充足夠溫開水,糖會讓免疫細胞作用降低,最好每天補充體重乘以30毫升的水分,以維持正常代謝。
5. 攝取足夠防護營養素,像是Omega-3、槲皮素、沒食子酸、鳳梨酵素,這些天然植化素,可有效「抗組織胺」。

適量吃草莓、藍莓等莓果類,或蘋果、胡蘿蔔、酪梨等蔬果,都是有利對抗空汙、具有抗氧化成分的食物。圖/pexels

王嘉慶表示,「槲皮素」是一種重要的膳食抗氧化劑,具有抗發炎功效;「沒食子酸」則是抑制細胞增生、抗氧化等,具有調節免疫反應、保護心血管及促進新陳代謝等多種功效。天然鳳梨酵素中,富含蛋白質分解酶,可減少與過敏原結合。

至於Omega-3,是人體無法自行製造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依賴日常飲食食物來獲得,動物性來源為深海魚,植物性來源則包括黃豆、堅果、藻類等,據研究顯示,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與減少敏感反應發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