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技術突破 台北動物園三葉枯葉蛙成功上岸 |2023.03.25 語音朗讀 269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等這批小蛙順利長大,未來能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放展與大家見面。圖/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動物園距離上次三角枯葉蛙繁殖產卵,迄今已有5年之久,去年嘗試繁殖,10月18日產下一窩多達上千顆卵的卵團,保育員又驚又喜,肩負照料重責,今年2月首次迎接成功上岸的小蛙,也代表動物園的繁殖技術有重大突破,目前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箭毒蛙房,是園區繁殖箭毒蛙繁殖的重鎮,羅地島蛇頸龜育幼、紅眼樹蛙,以及三角枯葉蛙也加入物種繁殖行列。園方5年前繁殖三角枯葉蛙產卵未果,去年嘗試繁殖,直至10月18日順產逾千顆卵的卵泡。即便箭毒蛙房有自動化設備,可減輕照養負擔,大量蛙卵仍難以如國外採精緻化照顧,因此保育員楊志平參考國外及5年前繁殖產卵的經驗照養,今年2月10日喜迎動物園史上首次的三角枯葉蛙小蛙上岸。箭毒蛙房已有200多隻小蛙成功上岸,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圖/動物園提供動物園說明,三角枯葉蛙的蝌蚪從孵化到變成小蛙需要3個半月,期間從鰓變成肺、尾巴收回到身體裡的轉變階段,歷經約7天才會完成,此時剛上岸的小蛙會停止進食,養精蓄銳以迎接下一階段。在三角枯葉蛙蝌蚪轉換成小蛙的過程,楊志平觀察到三分之一的個體於這段時間死亡,雖然自然環境本就有發育不良或被掠食者捕食的情形,但突然增加的死亡率仍值得檢討與精進。動物園表示,今年2月首次迎接成功上岸的小蛙,也代表台北市立動物園在三角枯葉蛙繁殖技術有重大突破,目前箭毒蛙房已有200多隻個體成功上岸,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希望這批小蛙順利長大,未來能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放展與大家見面。三角枯葉蛙從鰓變成肺、尾巴收回到身體裡的轉變階段,歷經約7天才會完成。圖/動物園提供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的三角枯葉蛙,去年10月陸續產下上千顆卵的卵團。圖/動物園提供,詹德川攝影 前一篇文章 疑受乾旱影響 台灣紫斑蝶遷徙晚兩周 下一篇文章 環頸雉數創新高 台東知本溪口北岸成重要棲地 熱門新聞 01是「九命胖貓」! 8.5公斤6樓摔落砸破汽車玻璃仍沒事2023.06.0102【研朱札記】《臺南孔廟的音樂》──黑澤隆朝手稿 2023.06.01036月新制一次看 懶人包在這裡2023.06.0104社論--非核家園與核能選項2023.05.3105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 消弭不平等評比 南華全台第12023.06.0206【寶藏福田】為何佛教有三寶2023.06.0407法網/英國唯一希望敗北 諾瑞:太受挫了2023.06.0308社論--大學教育的宗旨2023.06.0109社論--遵奉憲法才有台灣共識2023.06.0210芒種養生顧腸胃 消積去溼靠四神2023.06.04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花東林管處與檢警成立聯繫平台 打擊盜伐集團內蒙新能源發電量 大陸第一威尼斯運河染成「螢光綠」疑為環保人士抗議 澎湖復育荸薺有成 見證生態與再生能源共融 森林砍伐、日溫差加劇 證實影響物種競爭標語「一顆就破產」 縣府禁撿台東南田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