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技術突破 台北動物園三葉枯葉蛙成功上岸

 |2023.03.25
2694觀看次
字級
等這批小蛙順利長大,未來能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放展與大家見面。圖/動物園提供

【本報台北訊】台北市立動物園距離上次三角枯葉蛙繁殖產卵,迄今已有5年之久,去年嘗試繁殖,10月18日產下一窩多達上千顆卵的卵團,保育員又驚又喜,肩負照料重責,今年2月首次迎接成功上岸的小蛙,也代表動物園的繁殖技術有重大突破,目前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

動物園兩棲爬蟲動物館的箭毒蛙房,是園區繁殖箭毒蛙繁殖的重鎮,羅地島蛇頸龜育幼、紅眼樹蛙,以及三角枯葉蛙也加入物種繁殖行列。

園方5年前繁殖三角枯葉蛙產卵未果,去年嘗試繁殖,直至10月18日順產逾千顆卵的卵泡。即便箭毒蛙房有自動化設備,可減輕照養負擔,大量蛙卵仍難以如國外採精緻化照顧,因此保育員楊志平參考國外及5年前繁殖產卵的經驗照養,今年2月10日喜迎動物園史上首次的三角枯葉蛙小蛙上岸。

箭毒蛙房已有200多隻小蛙成功上岸,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圖/動物園提供

動物園說明,三角枯葉蛙的蝌蚪從孵化到變成小蛙需要3個半月,期間從鰓變成肺、尾巴收回到身體裡的轉變階段,歷經約7天才會完成,此時剛上岸的小蛙會停止進食,養精蓄銳以迎接下一階段。

在三角枯葉蛙蝌蚪轉換成小蛙的過程,楊志平觀察到三分之一的個體於這段時間死亡,雖然自然環境本就有發育不良或被掠食者捕食的情形,但突然增加的死亡率仍值得檢討與精進。

動物園表示,今年2月首次迎接成功上岸的小蛙,也代表台北市立動物園在三角枯葉蛙繁殖技術有重大突破,目前箭毒蛙房已有200多隻個體成功上岸,水缸還有約600隻蝌蚪準備登陸。希望這批小蛙順利長大,未來能在兩棲爬蟲動物館放展與大家見面。

三角枯葉蛙從鰓變成肺、尾巴收回到身體裡的轉變階段,歷經約7天才會完成。圖/動物園提供
台北市立動物園照養的三角枯葉蛙,去年10月陸續產下上千顆卵的卵團。圖/動物園提供,詹德川攝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