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破碎文物修好了 3古瓷「手術後」首度曝光

 |2023.03.30
1506觀看次
字級
故宮因作業過程中因操作疏忽,導致瓷器「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地上破損,30日「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開幕,展出破損瓷器與修復紀實影片。圖/故宮提供

【本報台北訊】故宮器物處瓷器科人員去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在作業過程中因操作疏忽,導致瓷器「清乾隆青花花卉盤」掉落地上破損,此事去年10月底遭立委踢爆,引爆轟動一時的「故宮打破碗」事件,如今3件受損瓷器已修復完成。

事發當時,專家呼籲故宮應舉辦文物修復展讓民眾了解文物修復的過程,故宮從善如流,「文物檢測與修復在故宮」特展今(30)日開幕,除展出破損瓷器與修復紀實影片,也展出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等故宮文物四大類型修復室,因應不同材質與文物類型提出的修復方案與完成品。

故宮副院長余佩瑾指出,去年文物破損事件引起軒然大波,社會大眾也對故宮表達不信任,她在此代表同仁再度致歉,為了避免相同事件再度發生,故宮已調整工作流程、定期辦理文物持拿訓練等,未來等有一定成果後,還會向社會大眾報告。

余佩瑾表示,去年承諾修復三件受損瓷器、也公開展覽,今天完成承諾,也想透過此一展覽,宣布故宮已走出修復的第一步,也告訴故宮同仁,讓我們重整旗鼓、為故宮努力。

故宮助理研究員陳澄波在修復影片中指出,「文物的破損是危機也是轉機」,修復破損文物可以展現博物館修復保存的能力,也是給民眾教育的機會、知道文物如何保存修復。

圖/故宮提供

此次修復破碗所使用的黏著劑必須經過老化檢測,確保其若在幾十年後呈現老化、可以移除,陳澄波表示,透過破損文物,博物館可以進行完整文物無法進行的科學分析及研究,累積博物館的文物資料庫。

故宮指出,本次展覽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科技檢測」,以X光影像等技術探究青銅器、漆器、轉心瓶、象牙球的材料、內部結構與製作技術;第二單元「陶瓷修復」,由於陶瓷文物具有高度審美與工藝價值,保存修護人員以修復技術復原其外觀,藉此增進陶瓷的美學與展示效果;第三單元「書畫修復」,透過兩件絹本畫的裝裱修復,認識不同裝裱形式與劣化狀況,並使用不同的修復思維與方法,達到最好的保護。

故宮設置書畫、古籍檔案、器物與織品四大類型修復室,因應不同材質與文物類型提出修復方案,來延長文物壽命,本次「陶瓷修復」單元中展示的5件陶瓷文物,都為清宮之傳世品,亦包含近年不慎破損之3件瓷器,修復師在進行修復工作時,須先判別瞭解當初的燒造技術,以及釉藥與坯體間的構造和成分,再以專業修復技術與材料,重現其藝術價值與美學內涵。

「書畫修復」單元展示的兩件絹本畫,除因自然老化外,一部分受到繪畫材料處理與裝裱修復方法影響,因而造成劣化必須局部或全面揭裱修復,為保留最多的原始裝裱材質與歷史藝術訊息。

故宮表示,修復師採用最小干預的方法與可逆性的材料,作為修復原則,最終希能達到「厚薄均調,潤潔平穩」的審美境界。

圖/故宮提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