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呈今(19)日出席記者會,開心展現舞姿,呼籲髖關節疼痛病友積極治療,重拾健康人生。圖/北榮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0歲的小呈,是一位熱愛跳舞的大學生,因雙側髖關節嚴重發育不良造成早期磨損,導致長期疼痛,嚴重影響正常生活。
台北榮總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依據小呈髖關節3D列印模型,訂定精準治療計畫,三個月內完成雙側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配合止痛及復健,小呈已能正常走路及輕度運動。
小呈的媽媽深受鼓舞,也接受相同手術,成功脫離右側髖關節疼痛之苦,母女二人今(19)日共同出席記者會,呼籲髖關節疼痛病友積極治療,重拾健康人生。
輕微的髖關節發育不良比起正常發育的髖關節大約需要承受2至3倍的壓力,而嚴重髖關節發育不良則有可能須承受達到10倍以上的壓力。小呈就是較為嚴重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引發髖關節不穩定,早期退化及關節磨損。
有鑑於小呈喜歡運動,年紀又輕,台北榮總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建議,以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來增加髖關節穩定程度及增加受力面積,減少未來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機會。
秉持精準醫療及個人化醫療的精神,北榮骨科許逵翔醫師與「身障重建中心」3D列印俞文展助理研究員合作,將患者的髖關節3D模型印出,做出術前規劃,事先計算好最佳的轉動角度,並藉由事先設計好的轉動測量器,於術中確認轉動角度。
小呈母女與許逵翔醫師(中)開心合影。圖/北榮提供
許逵翔醫師指出,微創式全髖臼轉位手術,相較過去的髖臼截骨手術能夠更自由地進行髖臼的移動,達到理想的髖臼位移,且不傷及骨盆本身的穩定程度,因而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加上仔細的個人化術前計畫,能夠避免術後矯正角度過大,神經受損,以及撞擊症候群等併發症。
醫療團隊提供全方位的止痛方案,術後幾乎感受不到疼痛,且經由術後復健指導,小呈隔天就能夠下床自行移動。術後一個月就能夠行走,不需要拐杖。她於是很有信心地接受另一側的矯正手術。
小呈的媽媽,對於醫療團隊深具信心,也鼓起勇氣,接受右側全髖臼轉位手術,目前復原狀況良好。北榮髖臼發育不良治療團隊,結合麻醉科,復健科等多專科醫師共同參與擬定治療計畫,為病人帶來最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