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高雄鳳儀書院

文/林孟慧 |2023.05.11
942觀看次
字級
鳳儀書院乃全台現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之書院。 圖/林孟慧

文/林孟慧

高雄市鳳山區鳳明街上,有著全台現存規模最大、年代最早的書院──鳳儀書院。

此書院與鳳山城隍廟比鄰而居,書院名稱來自「有鳳來儀」,原意是指奇異美麗的鳳凰來相配,以此象徵書院學風鼎盛、人才輩出之意。來到這裡,可以感受到當時文人求學、武人習武的盛況,以及明清時期書院制度在民間受到重視的榮景。

鳳儀書院建於清朝嘉慶十九年(一八一四),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當時的鳳山知縣吳性誠為了提倡文風,向當地仕紳集資興建民間書院,由歲貢生張廷欽負責興建,於道光三年(一八二三)完工,舉人盧德祥於光緒十七年(一八九一)重修。

《鳳山縣采訪冊》記載:「鳳儀書院規模共有屋舍三十七間,並設有試院、敬字亭及奎星樓等,規制完整。」可以想見,當時書院規模之龐大、學生人數之多,文風昌盛,琅琅讀書聲不絕於耳。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改推新式教育,將此書院變更成衛戍病院、養蠶所及郡役所宿舍。二次大戰後,該書院被租占戶擴建使用;一九八五年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二十年後,陸陸續續完成租占戶的搬遷及增建拆除;二○○九年開始進行書院修復工程,四年後完工,終得以將書院原貌呈現在世人面前。

現今漫步在書院中,可以見到鳳儀書院運作、科舉介紹、鳳山歷史與書院歷史等展示;還可見當時書院右側門樓題額、白底藍字的「登雲路」三字,遙想當時莘莘學子們,無不期待藉由這條求學之路平步青雲之想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