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體共生

文/星雲大師 |2023.05.21
5260觀看次
字級
圖/pixabay

文/星雲大師

人在世間生存,不可能單獨存在,人與人之間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共同體,彼此都需要仰賴眾多因緣才能存在。

例如,我們穿衣需要有工人織布,吃飯需要農夫種田,出門搭車要有司機幫忙駕駛。不但日常生活裡,時時刻刻都需要士、農、工、商,各行各業奉獻每一個人的力量,才能提供生活所需;就是人與萬物之間,也都是不可分割的,都是對方生命裡的一部分,所以佛教講「同體共生」,宇宙世界就是一個大我的生命。

所謂「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例如,人的身體有眼、耳、鼻、舌等諸根的差異,卻同為身體的一部分;地球雖有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卻需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所謂「共生」,具有慈悲、融和的意思。有這麼一則故事:聾子、瞎子、瘸子遇到房子失火了,三個人靠著互相幫忙,因此得以逃出火災現場。

圖/pixabay

在佛教的《百喻經》裡,也有一則〈蛇頭蛇尾〉的故事:蛇尾巴討厭蛇頭總是走在前面,自己卻只能跟著後面跑,於是就跟蛇頭抗議:「怎麼老是你走在前面,我走在後面?如果不是靠我這個尾巴,你又怎麼能彎曲、向前?」說完,就把尾巴繞在樹上。

經過幾天,蛇頭都沒有東西吃,只好宣布投降:「我不要走在前面了,我願意追隨你,老大給你做,我來做老二。」這下蛇尾開心的走在前面。但是,蛇尾沒有眼睛,看不到前方,走著走著就掉到深坑裡面去,於是就這樣活活給摔死了。

宇宙間的一切,彼此都是互相依附、賴以生存的生命共同體,大家如能有這樣的共識、想法,則國與國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自然不會有衝突;能在異中求同,彼此互相尊重包容,就能眾緣和合,共生共存。

圖/pixabay

不過,「異中求同」之外,也要懂得「同中存異」。例如,眼睛有眼睛的功用,耳朵有耳朵的功用;不同的功用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大家要各司其職,和諧運作,就能同體共生。如果耳朵嫉妒眼睛,眼睛看不到前方,走路就會危險;又好比一桌的菜餚,色香味皆不同,但隨大家歡喜,各取所需,就是最美味的食物。

我常說,人是一個、命是一條、心是一點;我盡我的一點心、盡我的一條命,把生命擴大到全世界。就像一滴水融入到大海之中,隨著大海的水,慢慢就能擴大成無限;又好比一滴水澆在花草上,讓花草的生命得以多采多姿的發展。

這一點水看起來不多,卻是無限;把個人的一點生命融入到國家、民族、宇宙之間,彼此同體共生,社會就能和諧。

圖/pixabay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