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肝癌患者的1年存活率約僅1成 ,近年免疫療法成為晚期肝癌新希望。圖/精萃公關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肝癌20多年來盤據我國10大癌症死亡率之列,死亡率更長年占據第二位,且有年輕化趨勢。晚期患者使用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的反應不佳,過往肝癌的5年存活率不超過1成,成為治療上的最大困境。
台北榮總腫瘤醫學部醫師陳三奇表示,近年免疫療法加入癌症治療生力軍,臨床一位40歲患者,使用標靶治療後成效不佳後,選擇改以「免疫合併療法」治療,4個月後腫瘤消失,且持續監測都無復發跡象,這樣的案例,過去幾乎聞所未聞。
陳三奇說,肝癌好發年齡為20歲至50歲,早期症狀不明顯,到晚期則會陸續出現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腹脹、體重減輕、血便、黃疸與急性腹痛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吐血,多數患者直至此時才意識到身體出問題。他表示,臨床經驗上約有40%患者確診時已為中晚期,治療上也會遇到比較多困難,因此提醒常飲酒、家中有病史或B、C肝帶原者的高風險族群,應定期篩檢追蹤。
研究指出,晚期肝癌患者使用免疫+免疫的合併療法治療後,每三位患者中就有一位腫瘤縮小、意即腫瘤縮小率超過3成,陳三奇分享,臨床試驗中,於先前經標靶藥物治療後的肝細胞癌病人,二線使用免疫合併療法治療後,約有50%患者可以將存活期延長到近2年,與過去數據相比可說是大幅進步,此外,治療副作用相較較輕,患者能維持更好的生活品質。
他也強調,即便治療持續突破,日常健康預防亦不可忘,尤其留意節慶佳節「勿貪杯」影響健康。適逢世界葡萄酒日(5月25日),很多民眾會以飲用葡萄酒有助健康為藉口,但根據WHO建議,不管任何酒類,只要過量都會成為致病因子。國健署數據顯示,我國約百萬人有過度飲酒狀況,長期可能導致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引發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