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重塑往昔大眾於廟埕觀賞傳統戲曲的回憶,台南市文化局與傳統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圖/文化局提供
【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為重塑往昔大眾於廟埕觀賞傳統戲曲的回憶,台南市文化局與傳統藝術中心共同主辦「傳統藝術開枝散葉─民間劇場重塑計畫」,以系列匯演的形式,演出歌仔戲、布袋戲等各類劇種,再現傳統表演藝術光輝。
本次計畫邀請來自屏東的繡花園戲劇團和來自彰化的陳麗香歌仔戲團,於今晚7時,分別在安平區開台天后宮前演出《南朝劉寄奴-月正雲端》,以及在蘇厝第一代天府安定真護宮演出《包公會國母》。
繡花園為明華八團的分支隊,有別於金字招牌,繡花園象徵三種意義,阿公嬤牽手一世情無怨悔付出的柔情,血濃於水祖孫三代。繡花園承載的不僅是明華精神,更要將祖孫之情延綿不絕傳遞下去。
飾演主角劉寄奴的董如玲,27歲即挑樑演出要角,亦生亦旦的她曾參與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青年演員比賽,表現優異榮獲十佳優秀青年演員獎的殊榮。一般民眾所知「劉寄奴」是一中藥名,然其實大有其人,那便是歷史上南朝宋武帝劉裕,其小字寄奴。突顯繡花園戲劇團稟持傳統古冊戲為演出製作,同時,為與其它明華園子團做區別,以藝術總監陳勝國在外台經典古冊小說為本,開拓新的群眾。
陳麗香歌仔戲團迄今成立30年,承襲內、外台歌仔戲時期的豐富表演藝術特色,致力將口傳看家連本民戲等經典老戲,重新梳理並去蕪存菁、保留站頭戲,並融合現代劇場思維與製作模式,往精緻、製作嚴謹的方向發展,使歌仔戲不但具備鄉土的親切感,帶入創新的元素,讓每一齣戲碼都能精彩緊湊、高潮迭起、又不失既有歌仔的原味。
此次陳麗香歌仔戲團則取材自「包公傳」,團長施純權攜手駐團導演黃建銘及編劇歐慧君,以《包公會國母》作為此次的演出節目。劇情藉由倒述方式呈現,以不同角度,來述說這一齣經典傳說故事、傳承歌仔戲的精緻細膩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