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擬採「2+1」三軌並進 環保署11月底前預告

 |2023.06.06
853觀看次
字級
環保署表示,6月將預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草案、11月底前預告碳交易或拍賣等詳細辦法。圖/資料照

【本報台北訊】我國今年2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蔡英文總統4月宣布成立碳交易平台,未來除將收取碳費,也鼓勵企業提出自願減量專案取得減量額度(碳權)。環保署今表示,6月將預告溫室氣體自願減量草案,盡速增加碳權交易所中來自國內的碳權;而相關碳交易或拍賣等詳細辦法則預計11月前預告,將明訂交易對象、手續費及其他遵循事項。

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說明,國內碳定價設計分為2+1項,其中2項為碳權交易所的國內、外減量額度;另1項則是環保署的媒合交易平台,用於環評增量抵換需求;有關碳交易及拍賣辦法,預計今年11月底前預告「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拜法」,明訂交易對象、手續費及其他遵循事項。

環保署今(6)日說明我國碳交易規畫,未來採「2+1」三軌並進,碳權交易所將負責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代購兩大業務;環保署則負責國內小額減碳效益媒合,例如民眾汰換電動汽機車取得碳權,由環保署媒合買賣雙方。

環保署表示,碳交易相關子法包括「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分別將在6月、11月預告,年底前會陸續到位。

蔡總統昨(5)日接見環團,特別提到碳交所將於下半年成立,未來透過碳權交易、增量抵換、自願減量三管齊下,落實淨零排放。環保署今日對外說明我國碳交易規畫。

環保署指出,碳交所將負責兩大業務,首先是代購國外碳權,這部分不限交易對象,只要企業有碳中和需求,自願購買碳權抵銷碳排,即可透過碳交所購買國外碳權。氣候變遷署籌備處主任蔡玲儀表示,未來國外碳權進到台灣市場,會再有一道把關機制,確保企業在碳交所買到品質可靠的碳權。

碳交所第二項業務是國內碳權的交易,碳權來源是國內自願減量、抵換專案,為避免「囤碳」哄抬碳價,將限制交易對象,僅依法有抵換需求者(例如環評開發單位或碳費課徵對象),才能在碳交所購買國內碳權,確保價格合理。

此外國內碳權的賣方則規定須為公司、工廠、行政單位等事業,換言之,一般自然人無法透過種樹等方式取得碳權、進入市場交易。

據悉,由於環保署碳交易子法今年底才會陸續到位,實際上國內碳權的交易最快可能要到明年、後年才會真正落實。

除碳交所負責的「正規」碳交易外,環保署目前推動小額減碳效益,也確定留在環保署媒合平台繼續運作,不併入碳交所業務。

環保署目前針對汰換舊車、換購電動機車每輛給予2.3噸碳權,換購電動小客車每輛給予19.3噸碳權,目前已媒合買方竹科管理局、新竹縣環保局收購,用來環評增量抵換,接下來中科、南科等也都會加入。

蔡玲儀表示,氣候法各項子法正如火如荼研議中,其中包括盤查登錄管理辦法、自願減量專案管理辦法、增量抵換管理辦法三子法,預計6月預告、7月底完成制定;碳權移轉、交易、拍賣管理辦法則預計11月底前預告,12月底前完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