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出鯨豚傷疤圖鑑 提醒大眾重視鯨豚威脅

 |2023.06.08
1204觀看次
字級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布全台第一本「鯨豚傷疤圖鑑」,呼籲外界重視鯨豚威脅。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本報台北訊】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布全台第一本「鯨豚傷疤圖鑑」,呼籲外界重視鯨豚威脅。

黑潮經由照片辨識方法(Photo-ID)分析50隻花紋海豚體表傷疤,並進一步調查出人為活動造成的傷疤類型,結果顯示花蓮海域的花紋海豚身上傷疤可能與漁業活動、船舶活動或海洋廢棄物關係密切。

黑潮表示,會選擇花紋海豚(也稱瑞氏海豚)進行分析,主要是因為花紋海豚在東部海域目擊機率高,而花紋海豚出生時灰黑的體色,隨著成長中玩耍、打鬥、獵食等過程受了傷在癒合後就會變成淺色的傷疤,因此透過清楚的照片即可辨識出個體(Photo-ID)。

黑潮執行長林東良表示,藉由傷疤分析,我們能更瞭解鯨豚可能遭受到的環境威脅為何,與受威脅的個體比例有多少,也能更深入思考,未來畫設鯨類保護區後要如何制訂合適的經營管理規範。

圖/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黑潮鯨豚保育研究員胡潔曦表示,分析花紋海豚中,有38%身上有出現疑似人為活動所留下的傷疤,而這些傷疤主要出現在鯨豚身體中後段的背側,包含背鰭。

並以背鰭前端切口(Fc)、與身體上的線狀勒痕(Gn)為最大宗,根據文獻,這兩種傷疤成因與漁業網線纏繞或是船舶螺旋槳可能有密切關聯。

黑潮也訪問花蓮在地漁民討海經驗,花紋海豚時常被抓旗魚、曼波魚的「大目流刺網」纏繞或割傷,此類傷痕可能遍及全身,其中在背鰭和尾幹留下纏繞的痕跡尤其多,這次分析的花紋海豚中,就有36%身上有出現疑似刺網留下的傷疤。

受訪漁民也曾目擊,刺網誤捕飛旋海豚、偽虎鯨、弗氏海豚與小抹香鯨屬的鯨豚,而多數遭誤捕的鯨豚最後都因無法至水面上換氣而死亡。

傷疤圖鑑的發布,黑潮表示,希望各界瞭解特定漁業活動、船舶觀光活動對鯨豚生態造成的威脅。

國外也有相關研究正在努力嘗試透過閃光燈、蜂鳴器等設備避免漁法誤傷鯨豚,或是在鯨豚熱區限制船舶航行速度等方式來避免、減緩對鯨豚的威脅;和平共處達成人與環境共好的永續管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