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10-9) 日本寺院與神社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6.09
1127觀看次
字級
台南神社 1930年代,台南神社(1923-1945)。神苑還包含了1901年設立的御遺跡所,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台灣唯二「官幣社」(與日本朝廷淵源深遠的神社)之一,社格僅次於台灣神宮。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和禪寺建築群 1968年,台北東和禪寺建築群與小廣場。此圖是由三張照片組合而成,中間拍照的男子是《日本工業新聞社》駐台記者茂野統一。 東和禪寺屬於曹洞宗,本名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1908年建於台北城東門町外。1920年,禪寺本堂動工重建,1923年完工。原來是日本人的佛寺,為了吸引本地信徒,又在正殿右方興建閩式佛殿──觀音禪堂。台灣光復後寺廟歸公,然而日本寺廟缺乏本地信眾,失去了信仰中心的功能,也欠缺努力維護或重建的社會力量,因此幾乎立刻廢廟,另做他用。 通常,寺廟因產權更替或時代環境改變,出現廢廟或搬遷的情況,總會有一些虔誠的信眾四處募資籌款試圖挽回,或者另謀他址重建寺廟,尤其歷史悠久的寺廟,親受庇佑的施主更多。然而,日本寺院只有日本信眾,台灣人不拜日本神。日本人離開台灣後,日本寺廟在缺乏信眾支持的情況下,往往逐漸毀壞,最後遭到拆除。光復後的東和禪寺,便出現了許多違章建築,同時因販賣各種小吃,意外成為庶民餐飲市集。 2000年,為了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台北市政府拆除本殿,僅保留鐘樓和觀音禪堂,新修復的東和禪寺和鐘樓在之後10年間陸續啟用。這段時期,一些文史工作者以相機拍下修復期間的照片,記錄城市的變遷,也激起許多討論。遺憾的是,儘管大殿曾存在近80年,現有東和禪寺的照片卻十分稀少,最清楚的是從上方拍攝的遠景照片,但細節部分卻很模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附日本寺院與神社》 定價2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1500元,意者請洽新世語文化: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和禪寺旁的觀音寺 1968年,東和禪寺旁邊的觀音寺。東和禪寺拆除後,這座觀音寺依然保留著。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本願寺 1936年,重建的台北東本願寺,全名為「淨土真宗大谷派台北別院」,原寺廟在1930年毀於大火,1936年重建。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和禪寺周邊環境 1968年,台北東和禪寺旁的觀音禪寺,中間站立者為《日本工業新聞》駐台記者茂野統一。照片中清楚可見觀音禪寺門口擺放了兩隻石獅。 日本時代為了吸引台灣本地信徒,在東和禪寺旁興建了觀音禪寺,甚至在門口擺設了中國的石獅,以拉近與台灣信徒的距離。照片右側有一道圍牆,上方裝有鐵絲網,顯示早期的東和禪寺是有高牆和鐵絲網保護,並有一定的管理,後來才逐漸廢置。 此照片可見東和禪寺尚未拆除前完整的周邊環境,為十分珍貴之歷史影像文獻。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和禪寺外的違章建築 1968年,東和禪寺前的鐘樓,外面已有大量的違章建築,但明顯與東和禪寺主體是隔開的。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已有20多年,鐘樓上方的木造結構仍大致完好,但之後就逐漸腐爛破損了。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台北東本願寺

1936年,重建的台北東本願寺,全名為「淨土真宗大谷派台北別院」,原寺廟在1930年毀於大火,1936年重建。



台北東和禪寺周邊環境

1968年,台北東和禪寺旁的觀音禪寺,中間站立者為《日本工業新聞》駐台記者茂野統一。照片中清楚可見觀音禪寺門口擺放了兩隻石獅。

日本時代為了吸引台灣本地信徒,在東和禪寺旁興建了觀音禪寺,甚至在門口擺設了中國的石獅,以拉近與台灣信徒的距離。照片右側有一道圍牆,上方裝有鐵絲網,顯示早期的東和禪寺是有高牆和鐵絲網保護,並有一定的管理,後來才逐漸廢置。

此照片可見東和禪寺尚未拆除前完整的周邊環境,為十分珍貴之歷史影像文獻。



台北東和禪寺外的違章建築

1968年,東和禪寺前的鐘樓,外面已有大量的違章建築,但明顯與東和禪寺主體是隔開的。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已有20多年,鐘樓上方的木造結構仍大致完好,但之後就逐漸腐爛破損了。



台北東和禪寺旁的觀音寺

1968年,東和禪寺旁邊的觀音寺。東和禪寺拆除後,這座觀音寺依然保留著。



台南神社

1930年代,台南神社(1923-1945)。神苑還包含了1901年設立的御遺跡所,主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為台灣唯二「官幣社」(與日本朝廷淵源深遠的神社)之一,社格僅次於台灣神宮。



台北東和禪寺建築群

1968年,台北東和禪寺建築群與小廣場。此圖是由三張照片組合而成,中間拍照的男子是《日本工業新聞社》駐台記者茂野統一。

東和禪寺屬於曹洞宗,本名為「曹洞宗大本山別院」,1908年建於台北城東門町外。1920年,禪寺本堂動工重建,1923年完工。原來是日本人的佛寺,為了吸引本地信徒,又在正殿右方興建閩式佛殿──觀音禪堂。台灣光復後寺廟歸公,然而日本寺廟缺乏本地信眾,失去了信仰中心的功能,也欠缺努力維護或重建的社會力量,因此幾乎立刻廢廟,另做他用。

通常,寺廟因產權更替或時代環境改變,出現廢廟或搬遷的情況,總會有一些虔誠的信眾四處募資籌款試圖挽回,或者另謀他址重建寺廟,尤其歷史悠久的寺廟,親受庇佑的施主更多。然而,日本寺院只有日本信眾,台灣人不拜日本神。日本人離開台灣後,日本寺廟在缺乏信眾支持的情況下,往往逐漸毀壞,最後遭到拆除。光復後的東和禪寺,便出現了許多違章建築,同時因販賣各種小吃,意外成為庶民餐飲市集。

2000年,為了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台北市政府拆除本殿,僅保留鐘樓和觀音禪堂,新修復的東和禪寺和鐘樓在之後10年間陸續啟用。這段時期,一些文史工作者以相機拍下修復期間的照片,記錄城市的變遷,也激起許多討論。遺憾的是,儘管大殿曾存在近80年,現有東和禪寺的照片卻十分稀少,最清楚的是從上方拍攝的遠景照片,但細節部分卻很模糊。



《台灣古寺歷史影像:附日本寺院與神社》

定價2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1500元,意者請洽新世語文化: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