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泓 推廣防溺教育減少傷亡 文/朱莉雅 |2023.06.10 語音朗讀 32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在種籽實驗小學舉辦防溺教育工作坊。圖/LikeAFish提供在海泳池教授孩子如何防溺自救。圖/LikeAFish提供防溺第一招,先學會水母漂和仰漂。圖/LikeAFish提供曾在海邊當救生員長達5年。圖/LikeAFish提供在海邊當救生員,和夥伴一起救過不少溺水者。圖/LikeAFish提供張景泓喜歡去溪邊野營、溯溪。圖/LikeAFish提供著作獲選2022年最佳兒少讀物。圖/LikeAFish提供防溺自救游泳課中,練習在泳池底撿玩具。圖/LikeAFish提供 文/朱莉雅18歲時,人稱「蕉哥」的張景泓,考到第一張國家級救生員證照,當時,他只是覺得考上救生員「很帥」,可以跟同學炫耀。在隨後幾年當泳池救生員的日子,他從來沒有真的下水救過人,一直被朋友戲稱:「救生員」根本就是「坐領乾薪」的工作。5年前,張景泓開始在一處海水浴場擔任海域救生員,面對每天上百名的遊客,他不免有點擔心,但後來卻發現,即便是獨當一面的救生員,每天日常的工作,不過是坐在救生檯上,逼逼哨子、趕趕遊客……專業技能無用武之地,每年報載還是有數百人死於溺水……和夥伴單月救了50人就在厭倦自己「只能當個討人厭的旁觀者」之際,2019年夏天,竟有了戲劇性的轉變──7月尚未結束,他和夥伴已經救了超過50位溺水者,最令他意外的是,大部分獲救者都說「自己會游泳」,卻無法保護好自己的安全。張景泓深思:「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為什麼國民竟連最基本的水中自救能力都沒有?」在不能理解之餘,張景泓開始深入研究國外的游泳教育,發現荷蘭的游泳課在教學內容、觀念及技巧上,與台灣差異頗大,且針對防溺非常實用。愛上戲水前先學防溺張景泓決定離開海邊的工作,成立「像一條魚LikeAFish」游泳教育品牌,仿效荷蘭透過真實情況設計游泳教學內容,不先教學游泳技巧、不求游得快,而是讓學生模擬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以防溺為優先,接著再學泳技,希望所有人都能「親水、不怕水、愛上水」,出門玩得安心、開心,能全心全意享受當下的水上娛樂活動。張景泓說,台灣常把游泳課,當成是才藝班在教學,一開始就教自由式、蛙式……以教會游泳為授課重點,事實上,光會游泳是不夠的,親水教育的第一步,應該是認識水性,先學會防溺自保,如踩水、水中睜眼、水母漂、仰漂、救生仰泳、抽筋自解、抬頭捷、抬頭蛙……學會遇上意外時要如何保護自己及救援他人。應變訓練應優先進行張景泓仔細研究荷蘭式游泳教育後發現:荷蘭的游泳認證項目,是根據真實情況設計的,非常實用,更特別重視溺水發生時的應變訓練,往往多達4、50堂課,而這部分正是台灣游泳教學嚴重缺乏的:1. 意外落水時會踩不到底,所以一定要練習踩水技巧(立泳)。2. 一般人游泳通常不會配戴蛙鏡落水,所以要練習在水裡張開眼睛、辨識方向及所在環境。3. 發生意外時不會穿著泳衣,所以要練習著衣下水,體驗阻力(衣物浸溼變厚重的情況下)游泳。4. 落水時沒人搭救的機率很高,所以要練習獨自爬上各類水中漂浮物。溺水者無法揮手呼救張景泓提醒,真實的意外場景中,溺水者並不會像戲劇中演出的「用力揮手、大聲呼救」,相反的,溺水者通常非常「安靜」,因為溺水者會因為緊張而發生喉頭痙攣,導致咽喉關閉無法呼吸,當人連呼吸都有困難時,多數時候是發不出聲音的。 此外,當溺水發生時,能夠求援揮手的溺者比例也很低。很多時候溺水意外都是在人們的眼皮下發生,只是旁邊的人通常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往往等到溺者放棄掙扎沉水後,旁人才發現意外已經產生。疫情期間推廣創佳績為了避免悲劇一再發生,「像一條魚(LikeAFish)」於疫情期間,透過指派教練前往各級學校、社團、社區進行演講或帶活動……「生死就在一線間,防溺教育不能等。」明知疫情期間舉步唯艱,校園也多所顧慮,張景泓還是不輕言放棄,並透過各種管道,達成了驚人的成效:◦官網:30萬+瀏覽人次◦FB:1萬+粉絲◦電子報:1000+名訂閱者◦Podcast「救生日常」:100+集節目,3萬+收聽數◦UDN鳴人堂:30+篇水域安全專欄文章,共獲30萬+瀏覽人次◦「防溺隨堂考」網路互動問答:獲2700+次按讚,4200+次FB分享◦出版:《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2022年獲選兒少最佳讀物◦在主要入口網站搜尋排名,韻律呼吸、水母漂、仰漂、救生仰泳、踩水、抬頭蛙、抬頭捷皆排在第1位溺水徵兆不可不知隨著夏日到來,前往各水域玩水的人愈來愈多,「如果不是有長時間救生經驗的人,其實很難發現他人正在溺水。」張景泓曾在學校、運動中心、社區、飯店、海水浴場擔任過救生員,與同事救援過近百位溺者,也曾擔任教練,帶團教授SUP立槳帆船、獨木舟、溯溪等水域活動1年以上。平常,張景泓還喜歡划SUP、潛水、登山、騎車露營,也擅長透過輕鬆歡樂的方式,帶人體驗大自然的美好。如今「像一條魚」雖已成為台灣知名的防溺教育品牌,但張景泓希望能幫助更多台灣民眾,學習保護自己的方式,在進行各種戲水活動時,能夠安全無虞,安心玩水,開心回家。張景泓提醒,一般不擅泳者,大概溺水30秒後,就會無力掙扎開始直立下沉。既然溺水者不像電影演的容易被人發現,那到底實際發生溺水時,溺者會有哪些徵兆呢?● 頭在水裡,嘴巴在水面:感覺像是潛行的忍者,但似乎沒有玩伴只有自己一人。● 頭在水中往後仰,嘴巴張開:溺者為了想要吸氣會將頭往後仰、想辦法嘴巴超出水面。● 眼神呆滯渙散: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眼神渙散。● 閉著眼睛:因身體狀況不佳導致精神渙散眼睛閉著。● 頭髮蓋在眼睛或額頭上:因身體不聽使喚無法把頭髮撥開。● 看不太到踢腿動作:正常會水中自救的人,腳會規律的踩水;溺水的人通常是垂直在掙扎但腳不太會動。● 身體很喘上氣不接下氣:因掙扎造成體力透支、呼吸急促喘不過氣。● 試圖往某個地方移動但沒有在前進:因為想要回到岸上或抓住某個標的物,會努力划手但卻沒有前進。● 試圖背向翻轉身體:因為趴在水上導致不斷吃水,故會想嘗試仰躺,但體力不支無法成功。● 好像在水中爬梯子:想要拍打水面讓頭上浮呼吸,類似狗爬式的動作。 前一篇文章 以為是「白色塑膠袋」 仔細看才知道是鳥通報獲救 下一篇文章 9旬失智翁迷途無力行走 警烈日下背回派出所 熱門新聞 01【靄靄停雲集】 翹課2023.09.2802亞運/4屆元老之力! 連珍羚摔出女子柔道首金2023.09.2503中職/引誘球太多非好事 容易消耗投手球威2023.09.3004中職/讓投手順暢發揮 張進德不刻意主導配球2023.09.3005亞運/「大家都懷疑我」 連珍羚的堅持換來首金2023.09.2506亞運/世界前3都不是對手! 許皓鋐圍棋歷史首金2023.09.2807亞運/李智凱成功衛冕摘金! 再寫歷史紀錄2023.09.2808亞運/不敵世錦賽3屆銀牌 徐晧祐超級不甘心2023.09.2609亞運/1秒鬆懈 就讓林唯均錯失金牌2023.09.2610【阿三在美】 美國丈夫的午餐派對2023.09.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寶島義工為重障低收戶 打造無障礙新家小家電維修所 讓故障電器重生集結眾人善力量 社福到宅沐浴弱勢家庭過中秋大觀書社祭孔 「沙琪瑪」造型牛代替宰殺 原民會發布消息 2類子女可望取得原民身分新社首間親子館與公托開幕 收托28名0~2歲嬰幼兒 作者其他文章瓢蟲世界 繽紛奇妙嚴天浩 LIS打開孩童科學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