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攝影展】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2023.09.03 語音朗讀 410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視而浮現 2021 /洪世聰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文/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攝影沒有光就無法成影,唯有借助光才能產生影像/影子,光是影的源頭,影則是光的見證。然而,沒有攝影者經由暗箱或是照相機(當今攝影機具眾多,連手機皆可拍照)捕捉這些光,就無法形成影像,凝固這一道道的光,絕非僅是出自意外或偶然。高雄大樹 1980,《舊鄉》系列 /簡榮泰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一樣的光影 2006,系列-1 /張國治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匯集1950年代後台灣早期攝影家使用傳統照相器材、類比相機,與當代攝影家運用現代鋁板的火棉膠溼版、實物投影法、偏光板和偏光鏡形成的複屈折影像、縮時攝影影片、數位相機與軟體變造影像等精心創製的作品,他們藉由畫面構築的光或影,呈現各類事件/人事物,隱藏各式各樣的符號;藉由光的攝影語彙,表現不同對象所傳達的言外之意,衍生的內涵意義形成多樣的比喻之光;抑或是表現人物、人文、心象、幾何、詭異之影,其衍生的內涵意義擬似潛意識的隱喻之影。當我們觀看同一件攝影作品時,每個人會依據自己的生命歷程、知識基礎與社會文化素養等背景,來解讀照片裡的符碼並給予延伸的意義,因為每個人所關注的細節與詮釋不盡相同,因此,便更加豐富了攝影圖像的語意修辭及生命意涵。邂逅 1994,《交集與干涉》系列 /林芙美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阿里山 1995,《光合》系列 /洪世聰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展︱覽︱資︱訊 比喻,隱喻:逐光追影及它義展期:即日起~11/19地點: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台北館 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70號自修功課 1973 /周鑫泉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繁花盛開的祝福 2021 /楊士毅 圖/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提供 前一篇文章 【攝影書寫】心‧視‧覺 下一篇文章 【詩書攝影】山水吟遊 攝影詩境,美哉台灣! 熱門新聞 01中職/陳俊秀轉隊機會高 劉時豪問價球隊更多2023.12.0102中職/王躍霖為龍貢獻大 不捨被雄鷹選走2023.11.2803中職/桃猿昔日連霸主力 3人未列入60人名單2023.11.3004MLB/有望畢業即旅外 柯敬賢身價至少50萬美元2023.11.2905黴漿菌來勢洶洶 重點整理一次看2023.11.2806中職/林華韋坦言難取捨 郭俊麟:我會繼續努力2023.11.2807日職/效力西武獅8年 吳念庭宣布離隊2023.12.0108中職/雄鷹擴編選秀 4投1野陳文杰、王躍霖入列2023.11.2809中職/選陳文杰豪不猶豫 能補強雄鷹中線2023.11.2810中職/曾豪駒卸任教頭 古久保健二掌兵符2023.11.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微距攝影】大自然之美【生態攝影】花容【生態攝影】國慶秋客——台灣秋冬季節的過境侯鳥【紀實攝影】典藏一幅秋の塵世 作者其他文章【文化攝影展】 映照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台灣的模樣」攝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