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腸病毒升溫 兒童常出沒4場所易傳播

 |2023.09.19
373觀看次
字級
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且開學後有逐漸升溫的趨勢,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如家庭、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圖/桃園市衛生局提供

【本報台北訊】腸病毒疫情疫情升溫,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仍高於流行閾值,且開學後有逐漸升溫的趨勢,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地方最容易傳播,如家庭、校園、安親班及托嬰中心等。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9月10日至9月16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2982人次,較前一周(1萬2358人次)上升5%,仍高於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

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腸病毒71型、D68等多種型別腸病毒於社區持續活動,須持續注意學童傳播風險及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圖/高雄市衛生局提供

郭宏偉表示,今年累計維持10例重症(含1例死亡),分別為4例克沙奇A4型、3例克沙奇A6型、2例腸病毒D68型及1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家長與教托育機構人員,加強教導學童落實正確勤洗手,及生病在家休息等良好衛生觀念,並注意居家、學習環境的通風及定期清潔與重點消毒,確保學童健康。

疾管署提醒,部分患者感染腸病毒後,因僅有類似感冒的輕微症狀,不易察覺及預防,而成為潛在傳染源,因此請民眾特別注意自身與嬰幼兒的衛生習慣,尤其大人返家務必先更衣、以肥皂洗手後再抱小孩,且無論是大人或是小孩,皆應落實肥皂勤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跟小寶寶玩前、擤鼻涕後、上廁所後以及看病前後」,且要確實做到「溼、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以降低腸病毒傳播的風險。

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