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交響樂團(NSO)指揮準‧馬寇爾,與小提琴家艾倫‧普利欽 進行排練。圖/NSO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家交響樂團(NSO)《琴繫東歐》音樂會,9月22及23日將於台北、高雄登場,NSO音樂總監暨指揮準‧馬寇爾將攜手俄國小提琴家艾倫‧普利欽(Aylen Pritchin),呈現奧地利作曲家康果爾德扣人心絃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同場馬寇爾也將帶領樂團,演出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的管絃樂協奏曲。
2019年首次獲邀來台和NSO合作的普利欽大呼:「那是一段很美好的經歷,因此對於再次來到台灣,我備感期待。」談到這次合作的曲目,普利欽說,「康果爾德是一位很棒的作曲家,也是一位神童,約11歲時便開始創作,之後他搬去美國,更成為了最具影響力的好萊塢作曲家之一」。
接著康果爾德在1945年時,寫了這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普利欽分享:「這首曲子融合了復古好萊塢音樂的魅力,以及作曲家的精湛技巧,當我看到這首協奏曲的樂譜時,我非常驚艷他可以寫得如此細緻又優美。而我也非常期待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和高雄衛武營音樂廳見到大家,希望你們跟我一樣享受這次的曲目。」
聖彼得堡出生的普利欽在家鄉拜師艾琳娜‧札依彩娃,後來就讀享譽盛名的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師承愛德華‧格拉奇。2014年榮獲隆‧提博小提琴大賽首獎,也曾在維尼奧夫斯基、柴科夫斯基、瓦萊汐昂、克萊斯勒、歐伊斯特拉赫等國際小提琴大賽拿下重要獎項。
馬寇爾表示,「康果爾德的小提琴協奏曲非常優美,也是我認為最美的小提琴協奏曲之一;而這次要演出的另一首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的管絃樂協奏曲,對樂團來說是一首炫技的曲目,樂團各聲部、樂器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馬寇爾說,巴爾托克的管絃樂協奏曲是一部歡快作品,充滿濃厚的匈牙利音樂色彩,但因也是巴爾托克生命最後的創作,有時帶點絕望感:「當時的他孤身在美國,無法返回故鄉,所以你能感受到樂曲中的孤獨感,在第二和第三樂章,感受尤其強烈。」
9月22日台北場也將首演「一分鐘交響曲作曲」計畫作品—作曲家李浩恩對俄烏戰爭有感而發的《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