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多年,馬戲團再度現蹤台北街頭,FOCASA在文博空總展區,特別設置一座經典的巨型V-13馬戲篷,邀集來自台灣各地的的頂尖表演團隊與經典作品。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台灣文博會9月22日起連續10天在空總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國家鐵道博物館率先開跑,緊接著9月26日起逾540家文創品牌、IP授權商展也會在華山文創園區、花博爭艷館、松山文創園區登場,整個展期有逾100場的表演藝術匯演、走讀、論壇、工作坊及講座活動,文化部今整理5大展區與亮點,帶民眾解鎖展出內容。
文化部長史哲今晚在開幕式上表示,2023文博會不但重返台北,而且這次主場是在舊的空軍總部,這塊寶地有七公頃之大,是台北最後僅存的不只是綠地,也是最後僅存一個新世代、新世紀文化發展的重要場域,「它應該更被看到、更被打開。」
文化策展主展區之一空總當代文化實驗場,以古蹟修復中的工地鷹架轉換為聲光裝置藝術,以科技裝置帶入表演藝術匯演。戰情大樓並運用色彩與燈光變化,展現未來科幻感。圖/記者曹麗蕙
史哲說,如何被打開?在空間的配置要讓大家有新的想像,所以感謝FOCA以一個舊帳篷、一個新帳篷,讓過去過硬梆梆的空總,因奇幻馬戲團進來,而感覺不一樣。此外,民眾也能看到進行修復工程的鷹架,變成一個文化科技的展演的舞台。而這次文博會也是全面性動起來的文博會,所有文化場館都動起來參與。
空總主展區可看到蹟修復中的工地鷹架,轉換為聲光裝置藝術「Working in Progress X 鷹架GPU」,搭配FOCASA的雙馬戲篷,以科技裝置帶入表演藝術匯演。最讓大小朋友期待的是,FOCASA經典巨型V-13,與全白夢幻V-7雙馬戲篷進駐台北市中心,這也是文博會首次以「表演藝術」為展覽主軸,透過橫跨舞蹈、戲劇、馬戲等多元類型的表演輪番上陣。
此外,空總展區也融入主題館、地方館、藝術銀行、戶外藝術裝置、傳統竹工藝挑戰建築的跨領域實驗創作及科技體驗等,希望打造耳目一新的空總新樣貌。
不同於V-13馬戲篷的震撼人心,V-7全白夢幻馬戲篷化身成一座有機的實驗室,找來一系列實驗性小品創作、身體工作坊,邀請民眾一窺發展中的藝術家創意,一起腦洞大開,想像表演的無限可能。圖/記者曹麗蕙
國家鐵道博物館為另一主展區,規畫「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總辦公室」、「澡堂」4大展區,以「微開箱」方式讓大眾「聞香」古蹟空間結合鐵道元素的魅力;同時,還提供民眾搭乘動態行駛的「藍皮文博號」DR2303號柴油客車,也是久違看到火車在台北市區地面上行駛的風景。
在主題策展與商展區部份,松菸展區呈現台灣各地風土的地方主題館,從生態學的「野化論」為詮釋主軸,設計跳浪穿山、跨域盛典、野化推手及野生捕貨等4大展區;並首度邀集百家工藝品牌以「島嶼.旅物選」辦理主題商展,將台灣傳統工藝結合創意潮流。
鐵道博物館首發藍皮文博號。圖/文化部提供
華山的部份,除了有「台灣特有種:有種IP站出來」主題館,呈現台灣IP軟實力,更擴大各類別新創業者參與,鼓勵年輕世代投入。文策院也首度參與文博會,邀集韓國IP代表性人物韓國艾康尼斯娛樂公司導演Thomas Hankil Nam等參與IP商展,藉由國際交流論壇,為台灣IP爭取更多國際授權的機會。
花博展區則聚集200家IP參展,涵蓋授權代理、原創角色、插畫 /設計/藝術3大類型,更特別於戶外設置展演活動區,辦理發表會、粉絲見面會等周邊活動,讓粉絲有機會與自己喜歡的IP親密互動。
文化部表示,2023台灣文博會首次跨出單一縣市,包含台灣博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熱蘭遮博物館等5個副展館,也同步推出精彩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