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重複經顱磁刺激原本用於憂鬱症治療,其原理是透過電磁感應,通過線圈發送高強度電流,刺激並活化周邊神經。圖/恩主公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52歲陳大哥患有三高,平日工作繁忙,今年過年熬夜值班時突然暈倒,送至急診就醫後診斷為右腦中風,造成他左側肢體無力無法行走。突發變故令他多次暗自垂淚,但為了家人仍積極復健,希望至少能自理簡單生活需求。醫師建議他在常規復健外,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完成兩個療程後,他現在已經可以柱枴杖自行走路,對未來生活更有信心。
恩主公醫院復健科醫師薛千川表示,腦中風是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也是導致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腦中風病人可能要面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症、吞嚥障礙等後遺症,除了缺乏自理能力,部分家庭甚至可能因此陷入經濟困難,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腦中風後的復健重點,是重新學習失去的生活技能,並盡可能重新恢復日常。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最常見的後遺症,應把握4至6個月內的黃金復健期,讓病人可以擁有基本自我照顧能力,盡量恢復到接近原本的生活。
薛千川指出,治療除了藥物及常規復健外,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可以讓效果更顯著,為病人漫長的復健之路增添助力。
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原本是用於憂鬱症治療,其原理是透過電磁感應的原理,通過線圈發送高強度電流,刺激並活化周邊神經。
這項治療有改善大腦新陳代謝和神經突觸活動的特性,因此臨床上也被應用在腦中風後的復建治療。但如果有裝設心臟節律器、人工電子耳、懷孕婦女以及癲癇者等,則不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