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邱怡菁
我寫的一篇名為〈青春巡禮〉的文章見報了,我特別將文章轉寄給家人分享,竟讓母親心中起了不小波瀾。
母親寫訊息告訴我:「女兒,你寫這篇文章,娘看了好幾遍,看到最後,有點心酸。我沒有給你們好環境,讓你們這些孩子吃了很多苦,還好這些兒女們最後都各有所長,讓我們做父母的能放心。」
母親為了沒能在我們年少時,提供好的生活環境讓我們成長而感到心酸,產生了自責愧疚的心。我告訴她,環境優渥有優渥的成長方式,經濟條件不好的人也有其生存之道,我們能有健康的身體,只要有心,就能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我曾經在網路上看到一則故事,啟發我頗多。內容是:一個窮困的父親,給兒子出考題。父親分別三次拿著舊衣服給兒子,讓兒子想辦法去賣個好價錢。這三次的考題,兒子在想方設法後都成功達成任務。甚至在第三次的任務中,兒子拿著毫不起眼的舊衣給一個巨星簽名,這件衣服的價值立刻暴漲上千倍,也成功達成爸爸的要求。
然而,父親在給兒子出這三個考題時,一開始完全沒料到兒子能有如此令人驚艷的表現。做父親的只是單純的想讓兒子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不管什麼東西都有它的價值,我們雖然不富裕,但你仍是寶貴、有價值的人。
兒子能一次次成功將三件舊衣的價值翻轉,證明了他具有創造財富及變通的能力。這不就是做父母希望孩子擁有的能力嗎?
許多做父母的努力賺錢,讓孩子學才藝、補習,為的就是希望他們的孩子未來有好的文憑,能有競爭力,並有經濟實力養活自己。然而看看現在社會,大學生、博碩士生滿街跑,有文憑卻不一定有創造足夠讓自己溫飽的實力與吃苦的耐力。甚至有的人因為自己有高學歷不想屈就低薪,而選擇在家啃老度日。
回想我青少年時期考大學的求學過程,父親一開始就讓我自籌十來萬的補習費。當年的我自然是無法理解父親的心意,甚至心裡對他的作法是有所怨懟的。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去補習班當櫃檯招生打工賺錢。
那時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賺進不少業績獎金,而補習班也因為我在裡面上班,給予我學費折扣,我就這樣半工半讀,完成了考大學的心願。
回首來時路,如果父親當年沒有讓我靠自己賺取學費,而是直接向父親伸手要錢去唸書,我肯定不會珍惜那筆錢,不會認真念書,更無法如願考上國立大學。就因為是自己流汗賺取的金錢,才會加倍珍惜得來不易的機會努力學習。正也因為工作中的磨練,讓我在日後進入職場時,更有自信與耐力去開創屬於自己的財富。
所以,我想告訴我的母親:「千金難買少年窮」謝謝您們放手,讓我們可以為自己的未來盡情去嘗試、去闖蕩,這是您們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