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何受用

 |2023.11.20
1398觀看次
字級
一個人不管動靜閒忙,要能時時虛懷若谷,要像容器一樣,處處接受。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茶杯能裝得進東西,才能發揮物用;人能聽得進忠言規勸,才能進德,才堪大用。凡事接受以後,才能產生力用;拒收,永遠進不了心田,如何受用?許多人的一生,就是因為聽了一句佛法,一句格言,而一生受用無窮,甚至自受用外,還能他受用。所以一個人不管動靜閒忙,要能時時虛懷若谷,要像容器一樣,處處接受;接受才能成為自己的營養,才能受用,千萬不能像絕緣體一樣,凡事排斥,則永遠無法受用。

如何受用?在《菜根譚》裡有四點意見,值得我們參考:

第一、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一個人的成功,固然要在重要時刻一股作氣,發揮實力,始能克竟其功;其實平時的養深積厚、培養因緣,更是功不可沒。所以,平日閒暇的時候,切莫放逸閒散;當生活清閒時,要計畫它,要懂得把握時機,讓自己沉潛、蘊釀。自古「聖人韜光,賢人遯世」,正是因為他們懂得韜光養晦,以待因緣。所以「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平時蓄積力量,自可蓄勢待發。

第二、隱中不欺心,明處有受用:現在是個講究「透明化」的時代,凡事要能禁得起別人的檢視,要公開、公平、公正,要能攤在陽光下,表示沒有見不得人的事,所以有「陽光法案」。其實古聖先賢早有「君子不欺暗室」之教,所謂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所以只要是君子,必須慎其獨,要時時刻刻都有如「十目所視,十手所指」般的自我約束、自我警惕。一個人能有「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坦蕩胸懷,養成習慣以後,處在任何時刻、任何場合,都能光明磊落,表裏如一,自然受人尊敬。所以隱中不欺心,自然明處有受用。

圖/pexels

第三、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動中乾坤大,靜裏日月長」,人的生活有動的一面,也有靜的一面。當動的時候,要讓自己活躍起來,充滿朝氣活力,要與社會大眾融成一片,才能有發展;當靜的時候,也要懂得享受寧靜安祥、輕鬆自在的獨處之樂。所謂「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懂得在靜中涵養實力,才能隨時再出發。所以人生要能動能靜,能夠動靜一如,這是最好的生活態度。 

第四、迷中不執著,悟處有受用:人在迷惑的時候,往往會有許多的煩惱,許多的心結打不開,通常都是因為自己鑽牛角尖,自己固執己見,聽不進別人的逆耳忠言所致。所以當你覺得不順利,當你有了煩惱的時候,不管如何迷惑、愚痴、邪見,只要不執著,就有辦法化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能夠不斷尋求解決之道,就會有所覺悟,有了覺悟就會有受用,此即「迷中不執著,悟中有受用。」

佛教講開悟,有頓悟與漸悟之分;即使是頓悟,也要從漸修而來。所以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否不斷進步,端視自己用心。能夠處處用心,時時虛心;小處不放過,點滴累積,一旦功夫純熟,自能受用。

圖/pexels

所以關於「如何受用」,有四點:

第一、閒中不空過,忙處有受用。
第二、隱中不欺心,明處有受用。
第三、靜中不妄動,動處有受用。
第四、迷中不執著,悟處有受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