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鹽精緻飲食又不愛喝白開水,當心尿道結石上身。圖/Unsplash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民眾主訴下腰、下腹痛等,檢查多為泌尿道結石問題,泌尿科醫師指出,民眾高鹽、精緻飲食、水份攝取不足是導致泌尿道結石的成因,如果是小顆結石可增加飲水量讓結石排出,否則就要體外震波或是內視鏡碎石治療了。
阮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李宗熹今(11/20)日指出,泌尿道結石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發生率大約是台灣整體人口的10%左右,好發於青壯年,而男性發生的機率又高於女性;令人苦惱的是,結石在5年內復發率約50%,讓患者常常在碎石後又有結石的痛苦。
李宗熹說,民眾門診主訴後腰、下腹痛等問題很多樣,因為每人結石位置不同,引起的症狀也有差異。
醫生指出,泌尿道結石的成因多元,諸如遺傳、飲食習慣或來自於長期的臥床 等。國人常見來自於不良的飲食習慣,很多民眾平時水份攝取不足或是多以飲料取代,其他還有精緻飲食、高鹽份食物造成,至於長期臥床或有副甲狀腺機能亢進患者等也容易體內結石。
能夠讓結石自然排出是最好的方式,李宗熹說,如果結石較小,服用藥物、增加飲水量,有機會改善疼痛,但是如果結石顆粒大,則要用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或內視鏡碎石。
醫生指出,經研判結石如果難以自行排出,或患者有不適症狀等,在X光可清楚定位時,體外震波碎石治療是一個方式,另也可以透過內視鏡碎石手術,以細長的內視鏡經尿道、膀胱再到輸尿管腔內取出結石。近年還盛行軟式輸尿管鏡,藉前端鏡頭與高功率雷射解決高位輸尿管結石,另外還可循皮腎造廔取石手術,不過術後疼痛感較強,也需要更多時間恢復。
醫生提醒要遠離尿道結石問題,應該多補充水份,且以白開水為主,才能讓尿液接近透明無色、減少攝取鹽分過高食物,不需特別避開含鈣製品等,尤其要有正常的生活習慣,以減少結石生成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