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朝開夕落木槿榮 文/黃聰哲 |2021.10.19 語音下載 64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粉紅木槿花 圖/黃聰哲黃色木槿花 圖/黃聰哲紫色木槿花 圖/黃聰哲 文/黃聰哲槿字,始於篆書,形聲字,從木堇聲;堇與僅通,堇,少也,衍義為短暫的。木與堇字組合成槿字,《玉篇》:「木槿,朝生夕隕,可食。」其別名自古多樣,《詩經》名為「舜」通借為「蕣」,皆謂英華,至於「橓」字,古同蕣,然其義指槿木。《爾雅》在「釋草篇」指出,椴、櫬、木槿其名雖異,然實同一物。《本草綱目》稱木槿為日及、藩籬花、朝開暮落花;《群芳譜》則名之為瘧子花。若以地域而言,南方稱赤槿,齊魯謂之王蒸,閩南一帶則名為喇叭花。《爾雅‧釋草》載:「椴,木槿。櫬,木槿。」將木槿歸類於草本植物解釋。樊光《爾雅注》:「其花朝生暮落,與草同氣,故在草中。」古人以氣本論詮釋萬物,這是儒學特色,但以氣來區分草本、木本植物,似乎失之偏頗。王夫之《詩經稗疏》:「舜字或作蕣字,從草,草類非木。」以蕣字從艸義來推論,殊不知椴、櫬、槿皆從木,以蕣字的本義去推論草木之別,難免失之千里。晉‧郭璞注:「似李樹,華朝生夕隕,可食。」木槿似李樹,應是目視。事實上,木本植物具有宿存性的莖幹,莖內木質部發達,且質地較為堅硬,依現代植物分類,木槿屬木本植物落葉灌木。觀其形,莖木如李,耐寒落葉灌木,可種可插,叢生地上,生之易者,莫過斯木,枝葉繁茂,樹樹相連,枝與技相交。夏至之月誕英,五瓣成一花,發灼灼之殊榮,朝開暮斂,深秋結實,唯台灣罕見。次審其神,進而會其意。木槿雖僅是鄉土花木,然經過各朝代文士心理投射,含蓄抒發了複雜的內心世界。將木槿的神韻意境,以聯想、比興的手法,因物喻志,托物寓情,在中國文學史上一路鋪陳傳頌,已深植人心,與民族情感匯流,自有其象徵意涵,茲分述如後。 一、灼灼英華如美人:《詩經‧鄭風‧有女同車》:「有女同車,顏如舜華……有女同行,顏如舜英。」該文敘述屬於賦的表現手法,時當夏秋之際,木槿花盛開,詩中的男女一同出行。他們一會兒趕著車子,在鄉間道路上飛快奔馳;一會兒下車行走,健步如飛。借木槿灼灼英華,比喻女子美貌,以寫意的筆法,人花相互暉映,歡樂氛圍令人心曠神怡。二、舜英朝發夕落是本性:木槿英華,晚爭辭蕊,朝鬥發花,夏末蕊纍纍,深秋即寂寞,非關桃李後,為欲繼年華,此乃物理現象。三、生命力強韌:槿花一日一回新,未若桃李,須到明年春。木槿深具頑強生命力,從仲夏綻放到深秋,蕾不斷,花不斷,花開花落花如舊,換舊添新底用催。因此韓國以木槿花為國花,並於國歌的歌詞中寫下「華麗江山三千里,無窮花遍野盛開」,無窮花即木槿花,以表達大韓民族與文化的傳統象徵。四、木槿籬形成田野景緻:持錢買槿栽,木槿成籬落,成蔭又得花,花開亦可觀,引來蜂蝶動,夏牖竹稍風,田野好風光。五、小人心志不堅如槿花易變:孟郊詩云:「君子芳桂性,春榮冬更繁。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同是木槿花朝開暮落,孟郊用來比喻人的感情易變,小人持志不堅為「槿花心」。六、以槿花不爭春比興君子品德:戎昱〈紅槿花〉:「花是深紅葉麴塵,不將桃李共爭春。」不與百花爭春,超然物外,象徵君子美好的品格。七、從木槿看世道,盛景轉瞬空:木槿花朝開暮落,形容韶華易逝,生命短暫的心理投射,引發儒士「須臾淹冉零落銷」(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及「暮落實堪嗟」(唐‧白居易〈和微之嘆槿花〉)的喟嘆。進而思「生命幾何時,慷慨各努力」(魏‧阮籍〈詠懷八十二首〉)甚至思勸「未央宮裡三千女,但保紅顏莫保恩。」(唐‧李商隱〈槿花〉)終究流年似水,今朝舜華已非明日舜英。禪師聽風觀雨,應知槿花殘,悟世幻化,如木槿之謝,應物現形,如水中月。木槿籬在古代就很普遍,從歷代詩文中,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槿籬文化,淡素樸實、芬芳幽雅,對木槿花朝發夕萎的比興,在中國文學史又穿梭幾千年,成了華夏民族歷史共有的文化記憶。 前一篇文章 【徐謙‧物猶如此】河北駿馬 下一篇文章 【走讀城鄉】 故宮至善園 熱門新聞 01染疫後身體2大變化 按摩5穴位改善不適2022.05.2302社論--令人心急如焚的疫情走向2022.05.2003快篩陽即確診擴全民 擬下周上路 篩檢站將轉型2022.05.2204佛教經變藝術解讀2022.05.2205棒球/曾闖黑道救球員 「500元教頭」陸永茂驟逝2022.05.2506社論--油電價格與人民福祉的公平性2022.05.2107小滿養生增免疫力 加味四神祛溼健脾2022.05.2008拳擊/完美「降肉」! 林郁婷勇奪世錦賽金牌2022.05.2009社論--北約北擴與俄羅斯2022.05.2210中職/王勝偉首轟 送陳仕朋首勝、悍將3連勝2022.05.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之一角——慶祝2022國定佛誕節特展】 尋找生命中的佛陀【護生畫集】鶴識舊人【台灣印象】精采的濁水溪文化(下)【生活文化】印象客家庄【台灣印象】精采的濁水溪文化(上)【遊藝筆記】東坡賞心十六事(九之三) 作者其他文章【生活文化】印象客家庄【文化印象】 油紙傘的今昔風華【大江南北】西螺泰山石敢當文化【文化印象】 虎嘯虎威虎迎春【文化印象】 植萱懷母恩【文化印象】 菊潔菊香菊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