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輝X阮劇團的《釣蝦場的十日談》,以南部釣蝦場的景象訴說疫情中的人生百態。圖/傳藝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2022台灣戲曲藝術節」4月於台灣戲曲中心盛大登場,今年邀請戲曲導演李小平,及編劇施如芳共同擔任策展人,以「服妖嬈˙神自在-戲出新天地」為創作主題,規畫12個頂尖團隊,以偶戲、京劇、歌仔戲、南北管、落語與客家戲等傳統戲曲形式扮神舞妖,讓戲曲伶人再演繹傳統故事的過去與未來。
李小平與施如芳表示,這屆藝術節激發受邀團隊按照興趣與所長,各自從傳說、信仰、地緣、歷史等面向,進行取材和詮釋,推出12檔皆兼具在地性與當代性的作品。不管形諸於戲劇情節,或內蘊於思想題旨,皆以嶄新眼光再次看見這塊土地的身體記憶,「傳統戲曲中,以神魔精怪為主角的戲碼遍布各劇種。無論角色來自天界、地府、山林海洋,戲曲演員總能依靠唱唸作打,展開觀眾無盡的想像空間,發揮征服人體極限的技藝能量。」
草搞場《逢魔時刻》以落語形式演出「大禍時」的人鬼界線模糊景象。圖/傳藝中心提供
其中每年戲曲藝術節的重頭戲「旗艦製作」,今年由明華園天字戲劇團與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共同創作《無題島:孽種與魔法師》。該劇以莎士比亞《暴風雨》為故事的原型、想像的起點,巧妙融合莎劇經典套路,以及歌仔戲「胡撇仔」狂野奔放的舞台精神。視覺美學拆解野台戲班元素,幻化成島上的魔神鬼怪,重組出一個超乎想像,卻又指涉現實的島嶼故事。
國家兩廳院與傳藝中心首度攜手,由旗下兩大節慶品牌「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與「台灣戲曲藝術節(TTTF)」共同製作,推出由阮劇團藝術總監汪兆謙與國際偶戲大師楊輝聯手執導《釣蝦場的十日談》,且特邀台灣布袋戲界4位團長共組明星陣容同台飆戲。
拾念劇集《金銀鐲》中,劉毓真婉轉唱出白色恐怖幽微時代的曲調。圖/傳藝中心提供
小表演廳演出集結近年戲曲實驗新銳團隊,推出年度重量新作。拾念劇集《金銀鐲》在南管的悠悠樂音下,將引領觀眾回到白色恐怖年代,體驗一段哀戚的見鬼之旅;草搞場《逢魔時刻》取材自日本經典落語段「第二面」與「無耳芳一」,講述落語師徒的劇場撞鬼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