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新冠疫情,台大醫院高難度二度腎臟移植,協助緬甸華僑完成活體捐贈手術線上記者會,會後合影。圖/台大醫院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年5月,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然嚴峻之時,台大醫院仍克服「三重困難」,成功為一名跨海來台求醫、親屬跨海捐腎的緬甸華僑,進行高難度的腎臟二次移植手術,讓72歲的李女士再度重生。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表示,台大醫院自54年前創下亞洲第一例腎臟移植手術至今,成功完成諸多特別複雜案例,當中不乏二度、三度移植成功者。本次透過跨科部合作,由蔡孟昆教授帶領楊卿堯醫師、李志元醫師、陳建嘉醫師,順利完成活體第二度腎臟移植手術,患者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新竹台大分院副院長蔡孟昆表示,台大必須克服「三重困難」的第一重,是捐贈及二度移植手術本身的難度;第二重為疫情期間,必須加倍保護免疫脆弱的移植病人;第三重則是受到疫情響,不論是捐贈者或受贈者「跨國移動」的困難。
台大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朱家瑜說,移植護理師需要花很多時間協調跨國業務。外科部主治醫師李志元指出,取得22歲姪女與72歲李女士的「親屬證明」,才可以在台灣做活體捐贈;因此特別感謝外交部,幫忙延長姪女的簽證時效,得以順利完成捐贈手術。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左)表示,本次透過跨科部合作,由蔡孟昆教授帶領楊卿堯、李志元、陳建嘉醫師,為緬甸華僑李女士(右)順利完成活體二度腎臟移植手術,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圖/台大醫院提供
李志元說,李女士有糖尿病與高血壓病史,2011年初次腎臟移植,但2020年腎功能惡化,重新開始做血液透析(洗腎)並等待二次移植,因移植長期存活率仍高於透析;但二度移植難度,又遠高於初次移植。
「一次腎臟移植成功率高達99%,但此後將引發免疫系統長期產生抗體,這也使得接受第二次移植,新的活體腎臟勢必受免疫系統攻擊,而不易維持較高成功率。」因此,李女士手術前須先以透析治療移除抗體,並由檢驗醫學部反覆確認「是否已達可接受移植條件」。
李志元也指出,這次連捐腎手術都特別困難,因一般腎臟僅有一條動脈和一條靜脈,但這次捐贈者的腎臟卻有三條血管。「透過腹腔鏡取腎時,三條血管必須個別分離,導致捐贈手術就花上兩小時。且腎臟移植前,也要將兩條血管先接成一條,方可與李女士血管進行吻合;偏偏這次李女士移植於左側的血管比較深,因此移植手術耗時約三個多小時。
所幸,八成病人腎臟移植後可使用超過十年,五成可用超過二十年。不過,李志元提醒,倘若病人移植後的服藥順從度不佳、高血壓或糖尿病沒控制好,或發生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導致腎臟再次失去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