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研究發現,毒品成癮少年多有過動症、憂鬱與焦慮,需要生心理的照護。圖為防制中心特別製作的宣導DM。圖/取自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6月26日是「國際反毒日」,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發文指出,自2016年起為涉毒少年提供整合治療並執行的「獨特少年方案」,發現個案多罹患過動症、憂鬱與焦慮,提醒大眾在照護上注意生心理。
台北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表示,「獨特少年方案」除提供整合性治療服務及醫療補助,也整合跨網絡資源,至今協助204人脫離毒害。
特別是研究分析,發現涉毒青少年71%為多重非法物質使用者,78%有精神科共病議題,又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最多、憂鬱症及焦慮症次之,顯示涉毒青少年對於「生心理的治療」有需求。
此外,研究得知,使用新興成癮物質,較高比例出現自殺、精神病症狀及潛在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相關研究成果已投稿於2022年4月《Journal of the Formosan Medical Association(台灣醫誌)》並刊登。
台北市獨特少年方案提供的整合性服務,是與少年法庭、政府單位及民間團體合作,扮演青少年在醫療、法院及社工間的溝通橋梁,並發展標準化評估、心理治療與藥癮門診治療、個案管理等模式,加強與青少年的聯繫。
此外新興毒品「咖啡包」的問題,被認為較傳統毒品更難防制,因此於2019年首創「新興毒品檢驗平台」,與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法醫學研究所合作,檢驗尿液中是否含新興毒品成分,了解毒品使用情形,有助臨床診斷、提升輔導成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防治中心主任陳亮妤說,兒少施用毒品背後的成因複雜,需要你我共同關心,家長也可撥打24小時免付費諮詢專線(0800-770-885),個管師將提供戒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