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戶外雕塑作品〈維特魯威人〉,由美國雕塑家芭蓓特.布勒奇(Babette BLOCH)轉譯創作。圖/奇美博物館提供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奇美博物館戶外園區〈維特魯威人〉雕塑作品今(2)日落成,作品源自於達文西素描手稿,由美國雕塑家芭蓓特.布勒奇(Babette BLOCH)轉譯創作,成為全新的不鏽鋼雕塑作品,藉此向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時期致敬。
奇美博物館表示,原本的達文西〈維特魯威人〉素描是受到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所啟發,當中不只記載古希臘羅馬建築類型的結構,同時提及完美人體比例與建築設計的關係。達文西素描便是依據這個完美人體比例敘述來思考創作,畫中男子擺出「十」字與「火」字動作,站立在方形與圓形的中央,將人體巧妙分成八等分,為達文西結合科學理性思考與藝術美感而來的產物。
雕塑家布勒奇擅長以不鏽鋼材質,透過雷射或水刀切割技術創作,這件〈維特魯威人〉為她〈反思歷史〉雕塑系列作品之一,她將達文西素描中維特魯威人的兩個身影分離出來,並多加了一個「十」字動作的身影,讓觀者無論從正面或背面皆能觀賞維特魯威人的完整樣貌。
館方指出,這件作品不僅向達文西所處的文藝復興時期致敬,同時也讓民眾看見經典作品的永恆、多變,以及與時俱進的可能性,幫助民眾透過當代語彙欣賞古典西洋藝術之美,進而感受文藝復興時代所強調的科學理性思維與人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