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境解封至今逾1個月,入境人數僅約54萬餘人次,實際來台遊客數量不到萬人。圖為桃園機場入境旅客。
圖/季相儒
【本報台北訊】邊境解封至今逾1個月,卻沒有出現預期的報復性旅遊潮。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10月13日解封,一直到11月23日止,入境人數僅約54萬餘人次,平均每天1.35萬人次入境,若扣除商務客、移工、回台旅客等,實際來台遊玩的旅客數量不到萬人。旅遊業者坦言,盼官方海外行銷力道再加強,否則難吸引國際觀光客。
根據觀光局統計,解封後到上月23日止,約54萬餘名旅客入境,其中以美加市場居冠,總計約2萬8000人,其次是越南2萬5000人、日本2萬4000人,泰國、新加坡則同樣位居第四,各約1萬7000人左右。由於適逢九合一大選期間,其中美加、日、星旅客有不少是華僑、台商返鄉投票,不全然都是外國人。
實際上,邊境10月中甫一解封,出國潮壓過入境潮,觀光逆差瞬間浮現。據觀光局統計,以10月單1月份為例,出境的旅客人次高達17萬2319人次,不過入境旅客僅9萬3206人次,兩者差距近1倍。又以台灣人最愛的日本市場「差距」最大,10月到日本遊玩的旅客約3萬6000多人,但來台日人僅9625人次,兩者差距快3倍。
日幣下跌+景點無新意
日旅客卻步
台日邊境於今年10月中旬陸續解封,但雙邊互訪旅次逆差達4倍以上,台人蜂擁赴日就像「回家」,但日人來台卻相當冷淡。縱使交通部觀光局日前發布新聞稿,強調喜迎疫後獎勵旅遊首發團體近百人來台,團員們來台旅遊後的感受就是「沒有什麼改變。」旅行社業者透露,除了日幣下跌導致日客出國旅行意願降低外,台灣的觀光環境根本沒有準備好。
業者指出,台灣在疫情這2年來並未規畫出新的觀光景點,外國旅客來台遊程規畫內容仍舊使用既有元件,頂多有些在疫情期間收攤歇業的旅館無法使用,改用新的旅宿,但景點內容和過往差異不大。
也有業者認為,過去年紀較長的日本人來台可能還帶有「追憶」情懷,想去烏來、慈湖等,但隨著這些長輩們凋零、不再出國,有消費力的日本年輕人對這些景點沒有旅行的想像,台灣還能賣什麼給日本?這是未來觀光局不能不去面對的課題。
開放較晚
學者:得大量行銷、曝光
觀光學者直言,若要吸引國際觀光客,官方得要做大量行銷和曝光,不過台灣開放時間較晚,國際宣傳上較不利,呼籲政府若真的想要振興觀光,應該要整個國家一起去推動。
觀光局表示,為行銷台灣觀光,解封前就已開始有踩線團活動,目前鎖定目標是「先短後長」,針對航程5個小時內的國家,例如日韓星馬等分眾行銷。今年目標入境人數達到70萬人次,明年則以中國大陸市場有開放的前提下,目標593萬人次,第一季起碼要達到140萬人次,整體旅客量約到後年恢復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