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視界2.0:消失的科學家」特展呈現電與磁的科普傳播,2.0更新版以神秘電磁場與原子意象作為入口設計、相當獨特。圖/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提供
【記者羅智華南投報導】電力是不可或缺的能源,近年響應能源安全與節能,台灣持續提高再生能源比重,為讓大眾對電磁有深入認識,台電公司與科博館日前攜手為「電磁視界2.0:消失的科學家」更新版特展開啟新序曲,讓大小朋友都能深入淺出體驗電力、電磁與能源的奧妙知識。
台電2017年在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策畫一座電磁科學教育的璀璨電塔,並結合「電磁視界」特展,以寓教於樂方式推廣科普。台電今年再捐助900萬元打造「電磁視界2.0」,以神秘電磁場與原子意象為入口設計,並增加磁浮原理、暗中捉迷藏、光的偏振、光的全反射、磁場能移動電流嗎、藍光書房、波之舞劇場等7項更新展示。
其中,波之舞劇場是以波(wave)意象為主的大型科學展品,波的概念不只存在光學、電磁學中,民眾還能藉展覽親自體驗波的前進、頻率變化等現象,感受對「電磁波」與振動現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位於九二一地震遺跡上、沿斷層而建,園區內最重要的「斷層槽溝保存館」,保存地震當時的地表破裂原狀,槽溝剖面呈現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是世界上難得一見的地質景觀,深具學術研究價值。
園區內還矗立一座台灣電力主幹線的高壓電塔,是南電北送的重要樞幹。為讓民眾認識「電磁」知識,科博館與台電公司攜手合作電磁特展;台電公司台中供電區營運處副處長邱文宏說,期望藉「電磁視界2.0」展示,提供民眾與團體正面啟發,推廣多元電磁知識。
此外,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也將於5月1日正式開園滿10周年,4月30日將舉辦園慶與「斷層十載、永續保存」防災市集。即日起至今年12月31日止,凡姓名有「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任一字者,皆可享門票免費優惠,藉此了解豐富實用的防災與地質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