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娑婆教主】釋迦牟尼佛涅槃圖

 |2023.03.26
21168觀看次
字級
佛陀於拘尸那羅娑羅雙樹林間涅槃,此圖為南宋陸信忠繪釋迦牟尼佛涅槃圖,現收藏於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釋迦牟尼佛是佛教創始人,牟尼意譯「能仁寂默」,也就是「釋迦族的聖人覺者」之意。由於印度自古以來不重視歷史,釋迦牟尼佛出生、出家、成道與涅槃的具體時間,在經典以及相關史書記載不一,多數以佛陀降生於西元前623年,29歲出家、35歲成道、說法45年,80歲時(即西元前543年)涅槃。

漢傳佛教、南傳佛教記載不同,中國有些史書記載,佛陀誕生於周昭王24年,涅槃於周穆王53年,距今已有三千多年。但一般認為,農曆2月15日是釋迦牟尼佛涅槃日,4月8日是佛誕生日,臘月初八則是佛成道日。佛陀涅槃圖千年來不斷演變,但不變的是這位偉大導師的教法。

3世紀巴基斯坦貴霜王朝的佛陀涅槃像,為片岩浮雕,現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微信旃檀精舍

何謂涅槃

「涅槃」本是梵文Nirvāṇa的音譯,後來多用作佛教用語,寓意煩惱不現,眾苦永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一種解脫的境界。也就是說,已經具足一切功德,斷盡一切煩惱,身心達到清淨和平的境界。也可以說是煩惱和業障永遠「不生」,而智慧與功德圓滿「不滅」,達到這個「不生不滅」的境界,才是人生離苦得樂的目標。

斯里蘭卡伽爾寺的釋迦牟尼佛涅槃石雕像,長約14公尺,建於10-12世紀間。圖/微信旃檀精舍

但在佛陀涅槃之前,人們對「涅槃」這個詞義的理解並不是那麼準確,所以當佛陀宣布將要涅槃時,他的眾弟子都很難過。佛陀安慰他們說:「你們不用悲傷,我一生所說的教法,已經很多,只要你們能依照著去實行,就是我法身永遠在人間了!」

佛陀涅槃前教導人們:應常常思念佛陀的生處,佛陀的悟處,佛陀的說法處,佛陀的涅槃處。更要緊的是,身、口、意常行慈悲。

佛陀涅槃 化現極美藝術

佛陀涅槃後,法身等然虛空,沒有生滅缺漏,只因一般人用世俗的眼光去分別,起迷妄之情,以為佛陀也有生老病死的生滅現象,而不能體悟等然虛空的真如佛性是不生不滅的。佛陀為了救度眾生的一大事因緣,從真如而來應化於世;因緣既盡,則滅向真如而去,法身「如來」、「如去」,不增不減。歷經二千多年,人們對佛陀的思念,化成了一幅幅永恆的佛教藝術。

日本鎌倉時期,絹本設色釋迦牟尼佛涅槃圖,現收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圖/微信旃檀精舍
莫高窟第428窟西壁涅槃圖像,風格質樸,佛陀右脅而臥,雙臂直伸,造型獨特。圖/微信旃檀精舍
佛陀在娑羅雙樹間將入涅槃,眾弟子來向佛陀頂禮的涅槃雕像,現為加爾各答印度博物館收藏。圖/微信旃檀精舍
此為日本現存年代最早的涅槃圖,以細膩優雅的手法,表達佛陀涅槃的深遠意境,現收藏於金剛峰寺。圖/微信旃檀精舍
19世紀佛畫,絹本彩色釋迦牟尼佛涅槃圖,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館。圖/微信旃檀精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